帝曰:不生化乎?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何如?
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时,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气候也。
帝曰:何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骨气位,何如?
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效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帝曰:求之何如?
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民风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盛衰何如?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究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究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究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究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究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究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帝曰:何谓当位?
岐伯曰:天与之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岐伯顿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岐伯曰:天符为法律,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朱紫。
帝曰:邪当中也何如?
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帝曰:其起落何如?
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有期乎?
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窜改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来去,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气候降落,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低相召,起落相因,而变作矣。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民风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分歧,气应异象。
帝曰:愿卒闻之。
帝曰:迟速来去,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
岐伯曰:气候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当时,气可与期。
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高低分歧,求之亦异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岐伯曰:高低有位,摆布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岐伯曰:以是分六合也。
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条约,惟真人也。
帝曰:善。寒湿相,炎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
帝曰:何谓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