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候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当时,气可与期。
帝曰:何谓当位?
帝曰:愿卒闻之。
帝曰:善。寒湿相,炎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
岐伯曰:天符为法律,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朱紫。
帝曰:善。请言其应。
岐伯曰:以是分六合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究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究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究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究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究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究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气候降落,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低相召,起落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邪当中也何如?
帝曰:善。
帝曰:何谓气交?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骨气位,何如?
帝曰:其起落何如?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究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究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究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究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究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究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时,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条约,惟真人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盛衰何如?
岐伯曰:高低有位,摆布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究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究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究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究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究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究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气候也。
岐伯曰:明显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岐伯曰:高低之位,气交当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气候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起落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发展壮老已;非起落,则无以发展化保藏。是以起落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起落。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变态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民风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分歧,气应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