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您是高门大户,读过圣贤书的人,小子们天然是拍马也追不上的。只是不管如何,这小娘子是确确实在说准了五六次的。公子如果不信,要不要也凑个热烈赌一铺?”
那许三娘子却浅浅一笑,轻言细语的说道:“诸位莫要吃力辩论了,昨日我说本日开价必是十四斤三两到五两之间,准与不准,一阵就会发表。大师切莫要为小女子伤了和蔼。”
这位本土公子也不由猎奇的抬首打望一番,说来也是奇了,人群里簇拥着的竟然只是一个妙龄女子。不过十六七的模样,布衣荆钗,梳个平常的朝天髻,中等个头,长得倒还算清丽,只是有些黑瘦。这俗话说得好,一白遮百丑,可如果一黑,那便差了很多了。
“高老五,呵呵,你是怕输钱吧。”
小六弓腰咧嘴一笑,却先不答复,倒反问道:“公子一看您就是外埠人,是头一返来益州城吧?”
小六顿了顿,又解释道:“至于这几斤几两,那是黑话。和那红纸上的‘本日金杏到货’普通都是障眼法。毕竟这也是有违国朝律法的,谁也不敢太招摇,您说是不是?说几斤几两就是指老板愿以多少个铁钱兑一个铜钱,比如许三娘子口中的十四斤三两就是一百四十三个铁钱兑十个铜钱。他们炒卖客玩得大,动辄上万的,以是非得较平常兑换为细。”
闲汉小六仓猝殷勤的走上前去,号召道:“这位公子但是到我们金杏用膳,快这边请,让小子为高朋带路。”
男人坐定后,小六正待要报上菜单,那男人却摆了摆手表示不消,叮咛道:“大伯(3),先上几碟家常果子吧,桔红膏,鲍螺裹蜜,其他你随便捡两样时令的上来就是。”
不过才辰时三刻(1),城中驰名的金杏酒楼里就满满的满是客人了,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烈。
两人正说着话,俄然人群里一阵骚动,本来挤得水泄不通的大厅里竟然主动自发的让出一个通道。
可世人却较着对她非常尊崇,有个胖乎乎的妇人立马筹措着大声说道,“许三娘子,快请这边坐,您常日里爱吃的酥油泡螺都给您备好了,一早我特地命人去蓉和楼给您买返来的。可不是那些小门小店的便宜货。”
这时有一老丈推着小车入内,内里都是蒸腾着热气的小碟子。
谁知那公子却说:“不消了,我只一小我,倒喜好热烈些,就坐楼下吧。”
话音未落,却闻声人群里又是一阵骚动,此次是有两个小厮出来了,一个捧着一只大狼毫笔,另一个捧着一方已盛好墨的砚台,典礼感实足。
门口远远的信步走过来一个年青男人,头戴“清闲巾”,身着一件宽袖广身的细白布袍。虽则不是锦袍,但酒楼的闲汉(2)看惯了各式繁华公子,多么的眼力,到得近前,一眼看出内里的笠衫但是纻丝的。是以固然这位好不面熟,并非店中常客,但一点也无毛病他们辩白出来客的荷包不瘪。
“开价?”客人不解。
“你嘴巴放洁净点!”
“公子有所不知,怪小子先头没说完。这些炒卖客畴前虽也常常夙起过来看开价,但却从没有像近一两月里来得这么多这么勤。这都满是因为这小娘子。您别看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儿家,可说来也是这益州城里的一大奇事,她接连提早预言了五六次这铜铁钱的开价,竟无一次出错!您说这炒卖客们是不是要奉她为上宾?不过也有这不平气的,您看刚出声的高老五,另有那边坐着的袁大胡子、张举人今次就落了重注和许三娘子反着做。”
头先那妇人立马不平气还要辩论,还没开腔却又有分歧的声音耻笑道,“不就一个小娘子吗,运气好蒙对几次,你们就真还把人当神了,我高老五偏还就不信了!就看不惯你们这奉承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