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河边,葭草起伏,众军上马于此地作息,或闭目凝神,或饮水观景,或三三两两聚坐于此闲谈,皆安得安闲。现在,高越立于河滩洲头,淡看着面前之景,这葭絮还是漫天飞舞,似雪又似雾,耳边还是是潺潺的流水声,叮咚作响,统统皆如常,只是现下,这河州之上的冷风却再不似当日那样凛冽吼怒。秋夜微寒,越肃立于此,且听风吟,那轻微悲惨之声不竭从河中传来,久久不竭,好似伊人在含泪低诉浅吟别来之苦。
于萧瑟冷冽的秋风中,一起向南,穿过险山峡谷,行过羊肠小道,兵士皆怠倦不已。现在他们下了一个山坡,映入视线的便是一方荒漠,原间枯草遍及,有溪流横亘其间,众兵见之,心中甚喜,获得班大人的应允后,便皆上马,取出水袋向溪流奔去。暮秋之际,溪水冰冷,但甚为甜美,又能解渴,兵士皆不畏酷寒,俯身于溪边痛饮,慕容昌胤见之,暗笑两声,便提着两个水袋往车马走去,行至于前,他将此中一个水袋递与班念烈,而后便提着另一个行至火线马车前,鹄立了很久,方才抬手敲开了车门。越从中探出头来,瞧见立于面前的慕容昌胤后,微有错愕,但当瞧见那递到面前的水袋时,贰心中渐明,方接过水袋,道:
闻此一句,仪容微微一笑,而后便单独回身往山下走去,行至愈远,心却愈发沉重了起来,半途,她微有立足,却只是单单侧目,望了一眼那仍立于原地的男人,而后便蓦地回眸,加快了脚步决然拜别。
门路崎岖,世人骑马缓行了三日,方才邻近皇城四周。那易水河州,葭草丛生,皎白的葭絮漫天飞舞,飘飘洒洒,车驾行至此,倍感寒意犹盛,皆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坐于马车上的高越浑身蓦地打了个寒噤,顿时心生惊觉,便侧耳细闻,公然,模糊间有水流的声音,其间还异化着风吹葭草的纤细之声。
“倘若能见着此人,高越定当传达徒弟之意。”
“如此甚好。”听了此话,仪容打趣道,而后,她瞧着面前这个温润如玉的男人,浅淡的笑容逐步凝于唇角,本来萧洒淡然的她面对这即将拜别之人却如何也道不出分袂之语,如此怔望了甚久,方于山岗上单独回身,瞧着眼下四合的暮色,那都城的房屋被夜色覆盖,仅剩一片乌黑,星点的烛光于其间幽闪,她故作轻松之态,遂又抬声道:“这指导之恩,不值得殿下服膺,不过殿下可觉得仪容做一件事。”
“殿下,我们已经邻近皇城,再有一天的路程便可回宫,为何不趁此抓紧时候赶路?”班念烈上前,不解的问道。
那赋性桀骜的少年听了此言,不由深感讽刺之意,他不由抬眸瞧着高越,见他神采一如平常,眉宇舒淡毫无轻视之意,又暗想他夙来淡然平和从不可挑衅之事,便放下心来,垂眸拜别。
高越听罢,于山岗上转过身,抬手朝她一拜,道:“当日是仪容徒弟带高越到玄虚和尚的故居,又是徒弟替高越揭了那郢都求医问药的布告,如此,高越才气偶得玄虚和尚所留的驱疫之方,才气立这为民驱除时疫一功,从而得了民气,指导之恩,高越定当服膺于心。”
“慕容少爷,辛苦了。”
郊野田野空旷宁寂,犹盛的草木也于这中秋之际开端泛黄,周边深山幽林间传来的雁雀之声不断于耳。雄师等待在此地,班念烈肃立于顿时,听着从四下传来的虫鸟之声,闭目养神,而同业的慕容昌胤则瞧着那于陋亭相拥的两人,不由暗自握紧了缰绳。
“殿下,此地寒凉,还是早些回马车上歇着罢。”
“明日便要解缆回宫,这东城之景如此娟秀,不知高越太子可会心存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