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恶僧再来,李家人再赶,接着早晨李家次子暴毙。
说完就挑起扁担,顺着台阶工致的下了山去。
不似一些产业丰富的王家富贾,一些农家只要在每年秋收后,才带着自家做好的干粮访问名山大川,虽知有望但也想寻个机遇。
老爷子对那和尚好生接待,却不想他张口就要李家家破人亡,还须得献上李家家业才可化解。如此荒诞言词,饶是老爷子老好人一个,也不忍破口痛骂其忘恩负义猪狗不如,当下便叫下人将那和尚轰赶了出去。
这本是一桩欢畅的事情,但就在这天下午,一名面相凶暴的游方和尚俄然来到李家,他先是在李家门口逗留好久,方才张口要见李家家主老爷子。
连续七日,恶僧来一次,李家早晨便要死一人。
而这晚,李家大儿子暴毙。
老爷子本就好佛喜道,待那恶僧如同上宾,却不想那恶僧才吃了斋饭喝了好茶,便冷言对老爷子道:“本欲要你李家家破人亡,鸡犬不留,看在你这顿斋饭的情分上,你献上你李家全数家业,我可留你李家一丝香火”。
老妪微微一愣,再想起先前那孩子早就清算好了担子,刹时明白了对方本来是在等本身上山,继而和颜笑道:
那一日元宵才过,李家大房又添了新丁,还是个大胖小子,李家老爷子一欢畅,摆了三天三夜的几十桌筵席不说,还在城中各处布施财帛吃食。
李云生父子本年出来的比往年早了些,秋分过后仓猝的清算了庄稼就出门了,本年他们筹办再走远一些,往北走去松雪岭看看。
大多农家迫于生存,这寻仙之事大多跑过一两遭也就畴昔了,最后无不是放心回籍务农。不过也有例外,就像在天衍国一个叫二郎村的偏僻村庄,有一户李姓人家,父亲李山竹带着独子李云生,一找就是十载。
只是这饱暖思****,好日子老是不想过到头,过惯了承平乱世,不但是贵爵将相,就连这些个平头百姓,也对那生老病死愈发惊骇,因而这神州寻仙问道之风,就如那坡间的野草,割不掉烧不尽。
自始至终李云生都没正眼看过老妪一眼,只是将黄豆一颗一颗的往嘴里送,眼睛顺着台阶呆呆的望向峰顶。
固然本年才不过十二岁,但是不管是从身形还是神情,李云生看起来都不像一个孩子,特别是额头两道斜插的剑眉,有一股豪气,但是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生人勿进之感。
问完这话,老妪没有再开口,拿出一块手帕擦着头发。
嚼完口袋里最后一颗黄豆,李云内行一撑从凳子上跳了下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提示面前的老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