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箫相和的是一曲唐人陈立昂的“雁落平沙”,琴声婉转委宛,箫声缥缈模糊,似有雁群北来,回旋傲视,雁鸣回荡,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不知是哪一日,当茅舍仆人再次弹奏这首思亲曲时,虬髯军士的箫声和了出来。
乱草残柱间,虬髯军士只寻得一本乐谱,一本谱满琴箫合奏曲的乐谱。
.
守孝人在坟边搭屋守孝在这年初非常常见,虬髯军士初时对小屋视而不见,自顾自的上香拜祭。
.
琴声叮咚几个音节以后,虬髯军士竖箫在口,箫声渐渐和入琴声。
.
曲声婉转间,“雁落平沙”已到了序幕,琴箫声音垂垂降落,最后几不成闻,仿佛雁群已一一敛翅飞落,缓缓的,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垂垂睡去。
.
一曲奏罢,才蓦地发明,琴箫和鸣,竟然是如此锲合,仿佛多年知音,丝丝入扣。
大地动后的凌晨,虬髯军士带着一群军士从雁北往南奔驰。
琴箫相和间,一副与时下万物萧索绝然分歧的画面缓缓展开:秋高气爽,长空广宽,傍晚将至,烟波浩淼的湖边,风静沙平,云程万里。
这位袍泽家人在荒年尽殇,遇有军中闲暇,虬髯军士皆会从雁北弛至平阳的这片坟场,上几柱香,再奏上几只这位袍泽昔日爱听的箫曲。
如有人在旁聆听,定会觉得琴箫合奏演练过很多遍,方有如此默契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