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钦阅毕,本就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当然应允。
东吴丞相、大将军孙峻见了,不由大喜:“此正合我意!”
自此,便就是日日堕泪,唉声感喟,委靡不振,乃至于提心吊胆:“想我毋丘俭受先帝曹叡厚恩得以重用,现在倒是眼看先帝之意被践,俭却无能为力匡扶公理,俭何故有颜苟活于世?更何况师也知我戴德于先帝,只怕哪一日我便也成了司马师眼中钉肉中刺,必被其除之而后快。”
然,毋丘俭毕竟是镇东大将军,如何不知深谋而后动的事理?
毋丘俭见文钦二子不觉大喜,马上也出自家二子,共四子送往东吴孙峻之处做为质子,以求孙峻策应举兵之事。
“当年多数督王凌起兵谋反之时,也知孤掌难鸣,只得谋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一齐举兵,后令狐愚不幸暴毙而致保密,王凌无法只得仓促起事,何如却因势单力薄而致得胜,无法于项县贾逵庙服毒他杀。今你我父子起兵又谈何轻易?一旦不密,只怕便是诛杀三族之罪。”
文钦倒是迫不及待,已是选出来了前锋。
因此变得惴惴不安!
司马师达到人生顶峰!
讨贼檄文收回以后,毋丘俭却觉太后矫诏总归是假的,不若就此上奏朝廷,以正出师之名。
马上禀于毋丘俭:“机会已到,父亲热莫踌躇!”
马上命两个儿子联袂札答复毋丘俭。
便就驳斥群臣,决定出兵淮南。
马上修书一封,邀扬州刺史文钦前来寿春商讨。
毋丘俭得知孙峻愿援助举兵之事,天然不堪欢乐:“事成有八,如果再得兖州刺史邓艾、征西将军郭淮、豫州刺史诸葛诞三人结为盟友,共同举兵,合围洛阳,则事必成!”
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及其三族之时,为震慑朝野高低,遂成书传于大魏所及之地,天然也传至淮南。
然,就在毋丘俭踌躇不决之时,忽的只见魏吴边疆、淮南寿春城上空骤但是现彗星,自寿春城上空始,拖着长长的尾巴,一起直奔西北方向洛阳城而去。
文钦倒是直接挑明,扣问毋丘俭。
“我等皆大魏忠臣,先帝亡故以后,皆又跟从大将军曹爽帮手少帝曹芳。今司马师尽情妄为,擅权废主,导致六合反覆,我等做为大魏忠臣,岂能不悲伤落泪?”
何如朝中大臣仍然以先帝孙权之策予以驳斥。
毋丘俭倒是虑的全面:“故,依俭之意,你我起兵,兵力总究不比大魏兵马,不若你我皆出二子送往江东做为质子,一来邀东吴孙峻出兵淮南以助我等功成,二来如果败了,也有可归之处。不知文刺史意下如何?”
修完送往洛阳。
宴罢,毋丘俭马上安排文钦返回虎帐,清算兵马筹办起事,而毋丘俭倒是修太后矫诏,做讨贼檄文发于各地,以期集天下义兵共讨司马师。
然,毕竟三人乃是谋反之罪,毋丘俭却也无话可说,只是忿忿垂泪。
马上宴席之上定下举兵谋反之策。
然,此时的孙峻见如此好的机遇,岂能错过?
此时,镇守淮南魏吴边疆的乃是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二人。
毋丘俭如何不知此中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