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3章 碧血剑(63)
但北路救兵却遭到了严峻挫败。赵率教急驰西援,达到三屯营时,总兵朱国彦竟紧闭城门,不让他军队进城。赵率教无法,只得领兵向西迎敌,在遵化城外大战,疲兵被清军阿济格所部的左路军包抄毁灭,赵率教中箭阵亡。遵化沦陷,巡抚王元雅他杀。
崇祯的度量,比之吴王阖闾是差很多了。见地也差很多了。
毛文龙在皮岛,仿佛是独立为王的模样,不接管朝廷派文官监察核数、滥杀灾黎冒功、并吞军粮、军纪不肃,的确有罪。但袁崇焕以尚方剑斩他的体例,却也未免太戏剧化了些。明朝赐尚方剑给主帅,企图是给主帅以绝对权威,部将如不听批示,立便能够诛杀。但是毛文龙的罪过都非告急,也不是背叛反叛。何况毛文龙也是受赐尚方剑的。
十二
这十二条罪行中,有几条平心而论并不能建立。毛文龙说取登州、南京如反掌,只不过一时夸口,并非真的要造反,不过皇权独裁期间,说这类话确是大逆不道;向本国买马,当是军中需求;私行封官是获得朝廷受权的,部将喜好姓毛,旨在拍主帅的马屁,也没有甚么大不了;不能规复寸土,只能说他无能,却非有罪,要打败清兵,规复失地,谈何轻易?在岛上为魏忠贤泥像,更难以加他罪名。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泥像而向他膜拜。当时袁崇焕在宁远也建了魏忠贤的生祠。时势所然,大家不免。
少壮派大将岳托与济尔哈朗等人则支撑皇太极(当时三十八岁,排行第八)的进军主张。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当时春秋不详,信赖最多三十岁,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弟,三十四岁,都是勇气实足。那日开军事集会密商,直开到深夜,在皇太极的对峙下决定持续打击。但皇太极也晓得此行极险,第二日凌晨重申军令,不准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中毒,不准酗酒,采纳柴草时必须世人同业,不成落单,充分闪现了战战兢兢的表情。皇太极爱读《三国演义》,此次出师,很有邓艾伐蜀、深切险地的意味。[101]
当时大名士陈眉公对“杀毛事件”抨击甚烈。另一个大名士钱谦益是毛文龙的朋友,对朝野言论当然也有影响。《明季北略》乃至说:袁崇焕假造十二条罪名来害死了毛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来害死了岳飞完整一样。却又是过份的攻讦了。
这时候朝廷又欠饷不发了。袁崇焕再上奏章,深深忧愁又会产生兵变,更忧愁兵卒叛变后不再接管安抚,今后变成“悍贼”。他说必然要产生一次兵变,才发一次欠饷,而发了欠饷以后,又必然将卖力官员捉去杀了一批,如许下去,永久是“欠饷―兵变―发饷―杀官―欠饷”的恶性循环。[97]这道奏章,当然只要再度加深崇祯对他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