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3章 碧血剑(63)
袁崇焕部十一月初赶到蓟州,十1、十2、十三,三天中与清兵在马升桥等要隘接仗,每一仗都胜。清军半夜里退兵。
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论者多以为大招崇祯之忌,是袁崇焕被杀的首要启事之一。到底袁杀毛一事,真是公道而需求,还是犯了弊端?这在袁崇焕的平生,是一个首要题目。
第二:毛文龙是否真的有罪?毛文龙先前抗清有功,在皮岛起了一些管束作用,但他建功升官以后,高傲起来,皮岛军区只二万多名官兵,他却方法十万名官兵的粮饷,不接管中心考核,并自行设立市场做买卖,派官兵去邻国朝鲜挖人参,取貂皮。还收取海上过境税,逼迫朝鲜交纳粮米(侵犯中心的交际权)。后勤部建议皮岛的粮饷由宁远(袁的总司令部)转发,以资核实,毛坚不接管。宁弘远战时,局势告急,毛文龙军队在清军火线,却不出兵应援或共同管束。中心要求皮岛饷银由宁远转发,毛文龙不肯,两边谈判得紧了,毛文龙威胁说:“我带兵南下,攻打登州、莱州,取南京如同反掌。”登州、莱州是袁崇焕直辖的军区,南京是明朝的南都,明太祖的龙兴之地。中心无法,只好暂不对峙。袁崇焕受任之前,曾与首辅大学士(约相称于宰相)钱龙锡筹议,要杀毛文龙以建立军纪。钱龙锡不表反对,但劝他慎重。
袁崇焕担心毛文龙的部下生变,奏请增加饷银。但考核军队实数,兵员比毛文龙虚报时少很多了。崇祯见兵员少了,饷银反增,非常思疑,但都一一批准。以崇祯如许刚烈的脾气,这时迫于情势而不敢获咎袁崇焕,实已深深伏下了杀机。
毛文龙在皮岛,仿佛是独立为王的模样,不接管朝廷派文官监察核数、滥杀灾黎冒功、并吞军粮、军纪不肃,的确有罪。但袁崇焕以尚方剑斩他的体例,却也未免太戏剧化了些。明朝赐尚方剑给主帅,企图是给主帅以绝对权威,部将如不听批示,立便能够诛杀。但是毛文龙的罪过都非告急,也不是背叛反叛。何况毛文龙也是受赐尚方剑的。
满清此次进军皇太极亲身带兵,集兵十余万,晓得袁崇焕守在东路,攻打不进,因而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打击。解缆前对王公大臣说:“明朝倘若肯和,我们采参开矿,与他们买卖,换来布匹,大师共享承平,岂不极好?但我几次三番的乞降,明朝老是不允,此次非狠狠打一仗不成。”十月初五,到达喀喇沁的青城。这条路很远,行军不便,诸将见到了前程的艰巨,很多人便主张退兵,此中以代善及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主张最力,以为:深切敌境,劳师袭远,如果粮匮马疲,又如何回得去?纵使攻进了长城,明人必将堆积各路兵马围攻,我们便寡不敌众,如果后路遭到堵截,恐无归路。金人的底子是在辽宁、吉林一带。从山海关打击北京,那是安然的进军线路,如果打不堪,退归去就是了。现在远远的绕道蒙古,当时运输东西粗陋,粮草很轻易布施不上。那期间善四十九岁,是皇太极的二哥,莽古尔泰四十三岁,是皇太极的五哥,两人都在四大贝勒之列,权势颇大,比较老成慎重。
毛文龙在皮岛,毕竟曾多次出兵,骚扰满清火线,是当时海上唯一的一支矫捷游击队,满清对他也一向非常正视顾忌。
毛文龙身后,部将心中不平,很有逐步叛去的,此中首要的叛将有孔有德(后降清封定南王,镇广西)、耿仲明(降清封靖南王,镇福建)、尚可喜(降清封平南王,镇广东)。这三人投降满清,为清朝出了很大力量,乃至把西洋火器带了畴昔。清初四大降王,除吴三桂外,其他孔、耿、尚三人都是毛文龙的旧部。不过这也不能说是袁崇焕的不对。[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