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战之血色残阳 > 苏联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的书架

按照苏联国防产业部于1987年5月27日公布的第328号部长令,莫洛佐夫设想局兼并了原马里舍夫工厂的第61设想局,该设想局首要研制重型全履带式重型牵引车和以此为底盘的工程车辆。至此,莫洛佐夫设想局完成其研讨范围的大扩大,它不但仅研制主战坦克,其触角伸向了军用履带车辆的统统范畴。

1976年7月4日,因为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的安康状况急剧恶化,他不得不辞去了哈尔科夫设想局局长的职务。原第一副总工程师尼古拉依·A·绍明被苏联国防产业部任命为新的局长和总工程师。

1956年,KB—60M设想局公布了“430项目”的正式设想计划。新型坦克在设想上有很多创新和改进之处:安装了马力更大的2冲程5缸5TD柴油机(A·D·查罗姆斯基博士带领设想);安装了光学测距仪;夜视设备;带内部减震器的负重轮;渡水组件等。

多年来,莫洛佐夫设想局还一向努力于T—54/T—55/T—59/T—62坦克的改进,设备这些老坦克的国度普通军费非常严峻,有力购买新主战坦克,改进设备是他们比较乐于实施的计划。莫洛佐夫设想局对准这个市场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商机。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当局承以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胜机能被一一证明。1940年3月,在科什金亲身带领下,2辆T—34坦克在哈尔科夫和莫斯科之间完成了一次来回长途行军测试。在长途行军中,T—34坦克的机器体系表示出很高的可靠性。

1941年12月,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出产的第一辆T—34坦克下线,来年4月,工厂的坦克产量已经超越了战前的程度。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候里,全部苏联的坦克产业都在出产一种主战坦克—1947年量产的T—54(包含2种衍生型号T—54A和T—54B)。但苏联赤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但愿获得一种更具反动性的坦克,在机能上要远远超出赤军曾经设备的坦克。为研制新型坦克,在KB—60M设想局内专门建立了一个新的设想小组,由副总工程师尤·I·巴朗亲身带领。

T—84坦克也大量用于出口,此中1辆插手了1998年在希腊、2000年在土耳其和马来西亚停止的与西方坦克的对比测试,这三个国度都需求入口大量主战坦克以满足其陆军对新一代坦克的需求。

第61设想局有驰名誉的汗青,其前身哈尔科夫机车厂重型车辆部在1924年组建。随后它以德国的汉诺马格拖沓机为原型,研制出产了共产主义全履带式拖沓机。这类拖沓机被赤军用来牵引重炮。为了研讨和制造这类专门车辆,1个设想小组从哈尔科夫机车厂技术办公室独立出来。跟着共产拖沓机在20世纪30年代初过期,按照炮兵司令部的号令,B·N·沃农科夫特带领设想师们开端研制一种全新的火炮牵引车—共产国际(Komintern)。为了达到设备通用性的要求,该型牵引车以T—24坦克车体为底盘研制。1931年完成的原型车显现,遵循拖沓机的技术规格设想的炮兵牵引车并不比它的前辈好多少。设想计划的缺点在N·G·祖巴列夫带领下被解除了。共产国际牵引车具有了封闭驾驶室和载货平台,并且安装了苏联自行研制的第一型绞盘。测试显现,它足以牵引152毫米的重炮,1935年,共产国际牵引车投入量产,总产量2000辆,遍及应用于军事和民用范畴,一向利用到40年代末。

推荐阅读: 火影变身系统     筑梦深海     我很好,谢谢你     我真是大明星     神武丹帝     我真的开外挂     大明狂士     重生都市魔帝     混元神帝     快穿之反派别撩我     洪荒之神族传说     从此南风无归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