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藻捋捋髯毛,细心读去,他讲究宰相城府,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此时皇上已有定论,他也随声拥戴道,“此子确是人才!”
也不知家里如何样了?房屋要不要紧,关头是人不要受伤,肃文内心冷静祷告,保祐家人安然,保祐全城的老百姓安然!
“皇上御极以来,孜孜以求,上合天心,下安黎庶,然,地动乃天然窜改之理,大地运化之果,无关天人感到,无关政治修为……”
咸安宫的门生也乱了分寸,暴风黑暗中,一个声音俄然喊了起来,“稳住!稳住!我是咸安宫总学长肃文,大师听我号令,站立原地,稳住,稳住!”
……
礼亲王济尔舒看看正浅笑不语的端亲王宏奕,倒是沉着脸不说话。
“宜令敷裕官员及商店,出资救灾,使贫苦之家,早获宁居……”
“报——城内房屋,倾圮者不计其数,城墙也有几十处陷落......城内多处空中裂成隙口……”
“霹雷隆——”,“霹雷隆——”
宣光帝峻厉警告各级官员,“朕于宫中勤思救灾之道,缮后之道,臣工们务期借此地动之机,洗除积弊,痛改前非,专敬爱民为国……”
“报——宫殿俱无倾圮,无职员伤亡,太后、皇后俱已在殿外,帐篷已经搭起。”
他沉默深思很久,俄然展开双眼,“那日季考,皇上都说过,莫非朕还不如这些官门生,莫非我堂堂礼部尚书,还不如一个官门生,第一,肃文第一!”
他却没有放动手中的试卷,持续大声读道,“借此地动之机,应思虑施政之弊端,则地动不为祸害,反为改革鼎盛之良机,宜将先前之弊政纵情洗刷,……一是各级官吏苛派百姓,税负太重,……二是刑狱不公,积案不办,……三是官员贪墨成风,索贿纳贿,……”
宣光帝冷冷看了他一眼,“既然,你以为策问最首要,那就——考,考得要令民气服口服。”他回身一看贵祥,“依朕看,本来的考题就作罢吧,既然王延年说,策问,才是考论人才的关头,那就以震灾缮后为题吧!”
“好!”那礼部满尚书贵祥竟是一拍桌子,“素闻此人有大才,想不到不但诗作得好,策问竟也是作得花团锦簇,此为经济之道,治国之道,此人有济世之才!”
“着户部、工部、钦天监尽快查明地动范围,上报详细灾情,尽快制定救灾章程。”事前已作好安排,此时倒也不致于手忙脚乱。
“户部、工部宜敏捷查明震后损毁,妥当制定救灾施助章程……”
“宜拨银多少,开设粥厂,请医买药,施助兵民……”
但民气的偏向,却再也回不去了。
此时,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已是狼籍一片,掀翻的桌椅,吹掉的纸张,碰碎的砚台,应有尽有,那一众国子监的门生虽有死守原地者,但更多地四周逃窜,三五成群聚于一处。
国子监与咸安宫将来都要外放作官,策问本意旨在考校理政问政本领,宣光出此题目却应是应景,令人不得不佩服。
“唉,能写出如许诗来的门生,胆量小就说不畴昔了!”贵祥顺手把诗与策问一起递给侍郎,“如何拔取,说说你的定见。”
那郑亲王却指指咸安宫阵列,笑道,“王学正,还比吗?”
…………………………………………
咸安宫九十名官门生的喊声高亢宏亮,齐齐回荡在紫禁城上方,黑暗中,肃文不竭在咸安宫的行列中穿越,却见咸安宫众门生同心高喊,昂然矗立,气势如虹,任暴风乱吹、暗中漫布!
一时,肃问之策论洛阳纸贵,传遍都城,又经邸报敏捷传遍大江南北!
“地动中损毁房屋有力修茸者,赛过人丁不能棺殓者,需制定详细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