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在今后的运营中,马云对于那些目光短浅,只寻求面前好处的小投资者的态度是一概回绝,而对于那些寻求长远好处的战略投资者,则来者不拒。在一次采访中,马云说:“对于风险投资,阿里巴巴当草创业就耍了个‘阳谋’,只找大型风险投资商,比如投资雅虎的孙公理,他们有本钱‘玩儿大的’。我不找那些小投资商,一小我只要10元钱,你借走9元,他当然每天坐你家门口要账了,但你向有100元钱的人借3元,那人当然会很有耐烦等。”
非论是李嘉诚的胜利还是马云的胜利,他们的例子都奉告我们,一个胜利的企业家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儿,而不是只重视面前的好处。他应当明白投资是一种过程,长线投资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成果这个事理。明白了这个事理,他就必然会获得胜利。那些热中于短线投资的人永久只能做个朝不保夕的投机者,而着眼于将来的人才是胜利的投资者。
与马云的困顿比拟,当时全部互联网行业却在飞速地生长。互联网经济深受国际本钱的喜爱,而此时的中国互联网也正在享用着来自风险投资的盛宴。以闻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纷繁进入中国市场,与阿里巴巴同一期间的三大流派网站和一些电子商务、文娱网站全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资金,而处在起步阶段的阿里巴巴,天然也引来了无数投资商的存眷。
● 李嘉诚案例
成果正如李嘉诚所料,跟着小我通信收集逐步被消耗者们所接管,到1998年,李嘉诚出售Orange4.3%的股分,套现54亿港元,加上当年被并购后买卖所得的200亿港元现金、220亿港元票据以及650亿港元的德国电讯公司股票,仅仅畴昔10年,李嘉诚在这项不被人看好的停业上的收益已超越当初投资的10倍。
实在,很多胜利的投资大师,他们投资大多是长线持有,比方股神巴菲特。他不在乎那点蝇头小利,老是将一只股票持有几年乃至几十年,期间沉着地阐发市场的静态,掌控机遇,如许放长线钓大鱼,常常是胜利的。
但是,固然当时资金匮乏,马云却出人料想地回绝了3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意向,只因为这些投资者全数来自海内。马云的心中有着他的小算盘。他深知这些海内投资者无一例外埠是想要通过注入资金,获得阿里巴巴的股分,然后在短时候内实现套现赢利,而这必定会给阿里巴巴带来庞大的隐患。马云但愿能找到外洋的战略投资者,在获得投资的同时,还能获得比资金更首要的附加代价,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外洋资本。
1999年,靠着和团队凑起来的50万元,马云正式建立了阿里巴巴。但是,这50万元相对于需求庞大资金投入的互联网行业来讲,的确就是杯水车薪。固然马云到处节流,但是跟着阿里巴巴的不竭生长,支撑了几个月以后,公司还是堕入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当时马云乃至困顿到需求乞贷来给团队成员发人为的境地。
现在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就是总想着如何才气把钱快速地赚到口袋里,不去理睬长远的好处。这类只顾面前小好处,而忽视了长远的心态就是典范的“一鸟在手,赛过百鸟在林”。
终究,马云等来了本身想要的投资者。1999年10月,在高盛的牵头下,富达投资、InvestAB等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结合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圆的风险投资。至此,阿里巴巴获得了其汗青上的第一笔“天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