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经商可分为短线和长线两种投资战略,而李嘉诚特别善于应用后者停止投资,他曾如许谈起本身的投资战略:“好景时,毫不过分悲观;不景气时,也不过分悲观。在阑珊期间,大量投资。我们首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该项投资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在买卖场中,李嘉诚利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使长江实业个人耐久雄踞香港企业王位。
非论是李嘉诚的胜利还是马云的胜利,他们的例子都奉告我们,一个胜利的企业家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儿,而不是只重视面前的好处。他应当明白投资是一种过程,长线投资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成果这个事理。明白了这个事理,他就必然会获得胜利。那些热中于短线投资的人永久只能做个朝不保夕的投机者,而着眼于将来的人才是胜利的投资者。
如许的投资者永久只是热中于短线投资,比如他们买了股票,不会耐久将股票拿在手里等着它们贬值,而是只要感觉代价好,哪怕上午才买进,下午就会卖出。对他们来讲,只要赚了钱就行,不考虑那么长远。
终究,马云等来了本身想要的投资者。1999年10月,在高盛的牵头下,富达投资、InvestAB等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结合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圆的风险投资。至此,阿里巴巴获得了其汗青上的第一笔“天使基金”。
● 李嘉诚案例
李嘉诚说:“我们向来只做长线投资。如果出售一部分停业能够改良我们的计谋职位,我们会考虑这一步调。除了考虑获得公道的利润以外,更首要的是在获得利润以后,可否在不异的运营范畴中让我们的投资更上层楼。
1999年,靠着和团队凑起来的50万元,马云正式建立了阿里巴巴。但是,这50万元相对于需求庞大资金投入的互联网行业来讲,的确就是杯水车薪。固然马云到处节流,但是跟着阿里巴巴的不竭生长,支撑了几个月以后,公司还是堕入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当时马云乃至困顿到需求乞贷来给团队成员发人为的境地。
现在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就是总想着如何才气把钱快速地赚到口袋里,不去理睬长远的好处。这类只顾面前小好处,而忽视了长远的心态就是典范的“一鸟在手,赛过百鸟在林”。
成果正如李嘉诚所料,跟着小我通信收集逐步被消耗者们所接管,到1998年,李嘉诚出售Orange4.3%的股分,套现54亿港元,加上当年被并购后买卖所得的200亿港元现金、220亿港元票据以及650亿港元的德国电讯公司股票,仅仅畴昔10年,李嘉诚在这项不被人看好的停业上的收益已超越当初投资的10倍。
从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就开端专注于外洋收买。1989年,李嘉诚注资5亿美圆收买Orange,生长电信奇迹。在投资初期,因为耐久处于亏损状况,李嘉诚遭到业界表里的攻讦,乃至有人以为李嘉诚在英国的这项停业会将他的公司拖垮,但是李嘉诚对峙己见,不肯意放弃这项停业。他始终以为凭着本身对将来趋势的精确阐发和掌控,这项停业会给本身带来庞大的收益。
● 李嘉诚聪明
实在,很多胜利的投资大师,他们投资大多是长线持有,比方股神巴菲特。他不在乎那点蝇头小利,老是将一只股票持有几年乃至几十年,期间沉着地阐发市场的静态,掌控机遇,如许放长线钓大鱼,常常是胜利的。
水泥是修建行业必须用到的首要质料,但是曾经有一段时候,在香港只要一家名为青州水泥公司的出产厂家。因为这个工厂设备陈腐,以是出产出来的水泥品格也非常次,很多开辟商不得不舍近求远,从本地乃至外洋运进水泥。有的时候因为各种启事,会呈现工程已经完工好久了,水泥还没有运到的环境,导致工期耽搁。李嘉诚看准机会,决然把这家水泥公司收买下来,然后把统统出产设备都更新换代,如许出产出来的水泥成品不但保质保量,还能为本身公司的修建工程所利用,省下了一大笔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