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藩王惨淡相对,宁王猜是狐仙捣蛋,蜀王不觉得然,宣称大明承运、皇气蔚然,狐仙小小妖物,神情微小,岂敢踏入皇城半步。依他之见,定是海上仙翁,敬慕洪武大德,特来献曲祝寿。
听了这话,世人均感如释重负,乐之扬心想:“朱元璋建国雄主,胸怀宇量公然分歧凡响,比拟起来,他这些儿子可差得远了。”
乐之扬正要认输,忽见朱允炆冲他浅笑点头,乐之扬心想:“太孙待我不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若不战而降,仿佛有些对不起他……”
乐之扬悄悄叫“妙”,朱微的古琴技艺入迷入化,《潇湘水云》又是她最喜好、最善于的曲目,以绝技奏名曲,必能赛过群伦、倒置众生,当时本身乖乖认输,也是理所当然。至于冲大师,琵琶与羯鼓成就不俗,但是比起朱微的古琴,境地上还是很有不如。
这时琴声一扬,乐之扬恍然惊觉,刚才的幻象令他难过怅惘。定眼望去,落羽生正向他看来,目光峻厉,似含责备,乐之扬想起老者之前的叮咛,忙又凝注心神,细心旁观他鼓筝的伎俩。
“不瞒陛下。”冲大师说道,“贫僧的乐器不在这里。”
世人纷繁跪下,乐、冲二人削发之人,各以佛道之礼应对。只听老寺人说道:“圣上有旨,非常之日,必有非常之事,朕抚临万方,神仙鬼神一视同仁,非论何方神怪,来者不拒,去者不送,任其自便了事。乐道大会还是停止,不必间断,朕敬天畏人、听天由命,至于怪神乱力,贤人不语,朕也不放在眼里。”
太和殿四周本有禁军扼守,但是兵士都称未见有人出入。宁王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落羽生如何消逝,莫非这老头儿真是仙魔神怪,来而不知其来,去而不知其往,一眨眼的工夫就消逝在六合之间。
殿前一片空位,坐得满满铛铛,朱元璋居中占有,斜倚龙床,神情阴沉沉的,仿佛思考甚么,全无寿诞高兴。身边几个妃子、公主为他端水斟茶、剥橘分柑,均是欲近还远,战战兢兢。此中乐之扬认得含山、宁国二人,含猴子主秀色怡人,鲜丽的朝服间暴露一段乌黑颈项,见到乐之扬,她双目一亮,小嘴上翘,仿佛很有不屑,但是眼底深处,一股热辣辣、活泼泼的光彩喷薄而出、流转不定。
两人声音纤细,却瞒不过乐之扬耳朵。乐之扬只觉好笑,心想这些藩王平时尊性傲岸、赶上些许怪事,立即捕风捉影、疑神疑鬼,就跟贩子小民没甚么两样。
太和殿里静得出奇,上至宁王,下至寺人,无不心神恍忽、如梦如幻,宁王劳心吃力地制成乐谱,本觉得繁难非常,谁知到了此人手里竟是如此轻易,震惊之余,又感失落,胸中空荡荡一无所依;寺人们则想起少年之时,身未残疾,天真未去,牧牛放羊,自但是然又平平无趣;乐工们的动机更是大家各别:于东海拾贝,看西山流云,当冷巷买花,在林下听泉。
朱元璋设立八股,不准算科,当时之人早已不知算学为何物。乐之扬自也不能免俗,限于法术,落羽生推演的“新律”他不能完整部会,但是影象绝佳、悟性过人,连络平生所学,细心揣摩,大有所悟。落羽生鼓筝时成心放慢伎俩,不无现炒热卖、让他用心观赏的意义。因为有言在先,乐之扬老早留意,落羽生那边定弦、那边勾挑抚按,他虽未记全,也记了个八七九九,兼之天禀过人、耳力通玄,纵有少量遗漏,也以灵感补足,是以一起弹奏下来,顺水顺风,得心应手,以往难如登天的转调,竟也悄悄松松地一带而过。
落羽生嘿了一声,接着说道:“技艺只是其一,不但如此,你还精通历代乐律,远非平常乐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