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谦虚平志,待物以正。”
上贤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举贤何如?”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六守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蔽矣。”
守国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以是失之者何也?”
文王曰:“树敛如何而天下归之?”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陷。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成极也;深渊度之,不成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摆布,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得胜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__不救,炎炎何如;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交君处置于富。不富无觉得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究世。”
太公曰:“举贤而不消,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何如?”
“故民不极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奖惩,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了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成极也,若渊之深不成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可,敌国乃强。”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六合,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能够观大矣。”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大礼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实在,则得举贤之道矣。”
太公曰:“爱民罢了。”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