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了一下,貌似偶然般地说了一句:“哦,光阴不饶人啊。”
李世民的话虽平平,但是内里却模糊透着不满之意,李治本就是个脆弱的主儿,一见自家老子仿佛不如何欢畅了,内心里顿时便了虚,可又不甘心就此败下阵来,强撑着开口道:“父皇,我大唐芸芸诸将众矣,名将比比皆是,可儿臣之八兄独一一个,现在八哥出塞已久,又屡立殊勋,若不能得歇,儿臣心中实是不安已极,望父皇明鉴。”
“臣在。”李世民话音刚落,从武官行列中行出一名白花苍苍的老将军,此人恰是李大亮。
内侍监柳东河见李世民走了,忙进步了调子,宣了一声:“退朝。”一起小跑地跟在李世民身后也转入了后殿,太子李治目呆呆地看了看低头不语的长孙无忌,满腹的怨气无处泄,无法地跺了顿脚,也只能跟着向后殿而去了,一场早朝之大戏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
对于塞外之事,李世民有着本身的考虑,如果旁人出面陈述,哪怕是太子李治出头,李世民也只会当作笑谈耳,压根儿就不会往内心头去,但是,长孙无忌出了头,李世民就不能失慎重对待了,待得众大臣一一表了态,李世民皱了下眉头,沉吟了一番以后,略微进步了下调子道:“胥尧。”
不管是先前伊州刺史的程葛还是现现在李千赫保奏的谯国公柴哲威都是君子君子,也都是从不参与诸皇子夺嫡活动之人,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千赫所提出的人选绝对合适李世民的情意,再者,安西之地在伊州,此乃收支关内之要道耳,谁节制了伊州,能够说就节制住了全部安西之地,李世民乃是马背上的天子,文韬武略无一不精,自是对此点看得通透万分,按他本来的设法也是筹算取伊州刺史之位另任,只是因着李贞此番立下的军功实在是太大了,大得李世民都不美意义明着给李贞下套子,本来筹算先掺点沙子,今后再设法将伊州刺史拿下的,没曾想这番心机还没动呢,李贞那头主动把脖子伸过来了,倒叫李世民很有些子惭愧之感,一时候沉吟着没吭气儿。
既然世人都说好,李世民倒也不吝顺水推舟的,一抬手,压住了满殿朝臣们的群情声,笑着道:“好,李爱卿此奏朕准了便是,传朕旨意,加封越王李贞实封五百户,晋安西多数督,其他有功将士待吏、兵二部商讨以后再行决计。”话音一落,精力愉悦地起了身,一甩袖子,独自今后宫转了去。
李世民面色沉稳得很,只是微微皱起的眉头却显现出其并不平静的内心,但是李世民也没多说些甚么,只是虚抬了动手,表示李治平身,这才淡淡隧道:“雉奴,此军国之大事也,非尔所能知者。”
——
李大亮时任右卫大将军,又刚代替了因病乞假的阎立德出任工部尚书,且兼任太子右卫率大将军之职,其人文武全才,参与过数次大唐对外之战,亦曾在朔州之役中与李贞并肩作战过,时年五十有八,其为人虔诚谨厚,表面看起来仿佛不太会说话,但内心本性刚公理烈,只要他以为是对的,哪怕面对着的是一代圣君李世民,他也敢劈面争论,且其人廉洁自律,虽居高位而不奢,乃朝中驰名的清正之人,一贯深受李世民的宠任——李世民曾当众对李大亮说过,每逢你值夜,我便可通夜高枕无忧,足见其对李大亮的宠任程度,更可贵的是李大亮从不恃宠而骄,也从不参与到诸皇子们的夺嫡活动中去,虽兼东宫属官,却与李治无任何暗里之来往,此番李治将李大亮抬了出来,倒真有些子全然为国分忧、为兄长之安危担忧的架式,起码从大要上看不出李治此举有多少的私心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