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念德与赵汝愚皆是一惊,李伯言的一句话,能够说大略概括了理学的要点。
“伯言有如此之言,若能入……罢了,罢了,你持续说吧。”赵汝愚想到,现在这党禁森严,如果李伯言再入门下,无疑是断了这个有志向的好苗子,便欲言又止。
“如许啊,不晓得天理睬不会落在官家身上。”
“……”
赵汝愚哈哈大笑,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晦翁终其平生,摸索理学,著书立说,现在看到大郎的手札,怕是要被气得不轻。”
“既然理学之大,包含六合万象,又触及安身立命之说,不晓得赵相公与范公可否解答鄙人几个题目。”
“伯言啊,触及官家的,就别乱问了。不免惹口舌之祸。”
李伯言见两人不吭声了,便笑道:“既然两位还坚信所谓的天理,那晚生另有一问。”
李伯言见到赵汝愚心平气和的模样,反倒不忍心再和这位白叟争论下去,但是他能放弃?就如许,还让年老的朱大神,隐退的留正、周必大,这些被韩党一棍子尽数打死的先贤们抱恨而终?
李伯言果断一拜,道:“晚生接下去的话,能够会诽谤晦翁、子直公另有范公的毕生信心跟学问,但是,晚生还是要说。”
“理学谈气、谈理,而不知物便是物,思惟规律就是思惟规律,为何要谈气,谈理?此谓之玄。三纲五常,纵观朝代更迭,本身便有范围,此谓之假。满篇仁义品德,却无半点惠民、治国安邦之学,此谓之空。古有管仲商鞅,近有魏征房玄龄,此等先贤,皆以如何正己身,顾民苦为治国之道,为何到了理学之道,反倒劝民如何如何?这是退步还是进步?是安民还是养猪?”
范念德板着一张乌青的脸,即便是落座,也没有好神采。
李伯言说道:“既然如此,太祖当年黄袍加身,可……”
“说吧。在临安,老夫早已听腻了那些伪学逆党的诽谤,你这四个字,还不敷以伤到老夫外相。”赵汝愚缓缓靠在椅背上,看着背对堂外,气得颤栗的范念德,又道:“伯崇,你也坐下消消气。”
“不错。”
“问。”
“那身为愚民,是否就像是圈中的猪一样,只需劳作,不得离圈呢?此话,屠夫可说,所谓儒生,可说吗?您让大宋千千万万的百姓,认同如许的学问吗?”
“够了!伯言,你这话是大罪,你可知!”
就像梵学讲究的善恶有报。你说胡扯吧,恶人总有死的一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说灵验吧,多少恶人无疾而终?以是赵汝愚这么说,让李伯言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伯言,你这话过了。所谓灭人欲,也不是指七情六欲,而是……而是……过分的私语、贪欲和**。”
“好,我要说的是永州的一桩怪事。吾家的一处庄子上,有位长于养猪的屠户,统统猪崽,皆以篱笆圈之。屠户姓郑,总爱与晚生议论养猪之道,但是晚生常常不知其在说甚么,便老是对其说,我只顾吃肉,养猪是你的职责。屠户的养猪之道,确切有一套,不过总有猪想要跑出这个圈子。一日,屠户做梦,圈中之猪,托梦给他,说是要跑出去,屠户不准,制止道,汝等只需长膘长肉,待到膘肥体壮,成为主家盘中之食。猪不平,不竭抗争,说道,吾若不醒,汝固然吃便可,但是吾以觉醒,汝安能禁止哉?屠户骂道,猪者,就是该让人吃的。试问二公,借使我等皆为猪,该如何办?就该困于圈中,等候宰割吗?”
范念德心说,这小子咋这么坏呢。甚么功德好事,都往官家身上扯,这不是找死的嘛。
赵汝愚沉默很久,终究动了动发颤的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