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员外说:“我只获得了这一件,但是,当初这批茵陈木,共是十三件,作为贡品进京的,却在路上翻船淹没,当时打捞上来了九件,有四件却没找到。明天我获得的一件,便是那四件中的一个,别的另有三件,百余年来,一向下落不明。”
那文士点头晃脑,尖着嗓子说:“对,胡员外刚才说的这些宝贝,连同甚么茵陈木之类,如果同那件宝贝比起来,说小巫见大巫,还是比得轻了,要我说,刚才说到的这些宝贝,十足加起来,也比不上那件宝贝。”
下午,胡员外的公子在家里读书,那公子十余岁,恰是猎奇的年纪,问胡员外:“上午那群叔伯们,一个劲地说甚么‘传国玺’,那是甚么好东西?”
后汉朝终灭,玺归于晋,晋灭亡后,玺经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向作为国玺。后隋朝同一中国,传国玺归隋。
酒菜上,大师饮过一杯,纷繁要求文士持续讲下去,那文士甚是得意,持续说道:“当时,我正在那越人土司家里做客,这幅壮锦,便是土司女儿亲手所织,土司非常对劲,不断地嘉奖他女儿心灵手巧,我送给土司一只我们本地的翡翠烟嘴,他当时便将此物送给了我,还说,这上面绣的画,便是他们故乡的山川,他女儿坐在屋前,照着面前的风景所绣。
因了这个心中疑问,我本来应当尽快回到北方的,却始终放不下这块芥蒂,流连起来,不肯解缆。”
3
再说和氏璧,厥后展转到了赵国寺人缪贤手里,又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传闻今后,给赵国发信,情愿以十五座城池,调换这块和氏璧,当时秦国强大,赵国强大,赵惠文王非常忧愁,相国蔺相如说,情愿送此璧入秦国,换那十五座城池,因而,蔺相如携璧入秦,公然不出所料,秦昭王见了宝贝,欢乐不已,但对调城池之事杜口不提。蔺相如心生一计,说璧上有块瑕疵,秦王从速让他指出,蔺相如拿过璧,举过甚顶,作势要把它摔碎,与秦王据理力图,表示宁死不辱任务,终究使秦王让步,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这就是汗青上驰名的‘代价连城’和‘完璧归赵’。
我随机应变,虚与委蛇,对他说,这几个字是‘安然欢乐,福寿安康’,他信觉得真,还一劲表示感激。我问他,你这枚汉人的印章,可否拿出来让我看看?谁晓得他连连点头,说这绝对不可,上代传下来的端方,此物毫不成示以汉人,至于启事是甚么,他也不晓得,我诘之再三,他坚不松口。并且仿佛起了疑,我终不敢再穷究下去。
那文士说:“不错,这八个字,确是谁都能够写,随便拿块石头刻个假玺,也能够盖上这几个字,但是,我获得这块壮锦之时,把这几个字留在锦上的人,别说篆字,连浅显的汉字,也不熟谙,乃是目不识丁的苗疆蛮人,他们本身族人,没有笔墨,汉字更不熟谙。”
“啊?”
刘秀才思疑道:“这八个字,谁都能够写,何故见得是以玺盖之呢?”
胡员外从速摇手,“刘兄不要乱讲,我可没这等福分,传国玺只属皇家,我一介草民,是千万不敢有这等非分之想的。”
此事源于春秋期间,楚国人卞和,在山里获得一块石头,他识得是块美玉,便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玉工辨认,那玉工眼拙,认不出这石头里,实在是美玉,便对楚王说:这就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为卞和用心来骗本身,便以欺君罪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厥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来献玉,谁知武王也以为卞和是骗子,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到文王继位,卞和坐在荆山下哭,被文王得知,问他启事,卞和申明原委,文王派人把石头剖开,公然,里边是一块可贵的美玉。今后,这块玉,被称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