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
“咦……”
胖胖的谢万早已按捺不住,几番欲言又止。终是决定落井下石,侧首大声道:“安兄,既有客至,何不将汝临摹之书帖示之,大师共瞻!”
谢恒亦笑道:“安弟,且共瞻之!”
刘浓洒然浅笑,心中实在喜好这个小小的谢安,眉清目秀、灵动非常,带着小孩儿特有的慧觉与娇憨,若与史记录的谢太傅一较,恍若两人哪。
小谢安发觉到他的目光。先是暗中气恼,而后心机一转,落在帖面上,神态顿时扭捏起来,嘟嚷着补道:“非。非也,阿父言,观伯英先生之字,可触神导形!”
小谢安见刘浓神情不似讽刺,欣然一叹,缓缓落座,慢声道:“阿父言……”
“噗!”
谢真石渐渐回身,目逐青冠月袍的美郎君疾疾转过朱红长廊,歪着脑袋,轻声喃道:“奇也,为何刘郎君神情略见难堪,且行色仓促呢?”
“嘿……”、“嘿嘿……”
纪瞻斜踏一步,单手握住须尾,眯眼沉声问刘浓:“诚如汝之所言,纪瞻实为老将,将即老兮,将予老矣,老而为衰,命将黄土,徒惹坟草舞秋风尔,汝意是为此乎?”
“然也!”谢裒赞成的点头。
小谢安一声轻呼。
刘浓心中微惊,踏前半步,揖手道:“华亭刘浓,见过纪郡守!”
刘浓放眼打量后,沉默一笑,撩袍落座在小谢安身侧。这院子应是谢氏后辈常日习练书法之处,四方角落列举着水缸,在边沿处另有一方静潭,色采皆呈墨黑。
“然,然也。”
“唉!”
“然也!”
刘浓正目纪瞻,继尔双手挽礼至眉,朗声道:“老将军擅著,有《易太极论》释事,刘浓不时习读,深觉得但是略有不明,正有一问想请老将军解惑,不知,可否?”
“为何。嘘?”小谢安悟着裆,下认识的奇问,眼神委曲万分。
“哈哈!”
谢真石道:“阿叔,如果如此,何不实言以告呢?”
“是,阿叔。”
再听谢裒低言:“瞻箦英才秀彻,终将大有所成。今后让汝阿弟多与其来往!嗯,无奕、知秋竟也识人,红楼七友倒亦风趣。”
谢真石眯着眼睛问道:“阿叔,刘郎君之书法,缺限倒底在何耶?”
纪瞻眉梢飞扬,将手一摆,制住正欲出言喝止的谢裒,爽声笑道:“汝且道来!”
刘浓缓缓回神,而后干放了一声嗓子,笑容层层展开。刚才虽未悟透此中关窃,然也略有所获,理应是领神之际出了题目,不由得暗叹:融神难也,岂可儿人皆为王羲之矣。
谢裒一步踏出来,见刘浓候立于道旁,稍稍一愣,笑道:“瞻箦,来得甚好,快来见过纪郡守。”随即再对身前人,笑道:“纪郡守,此人便是华亭美鹤刘瞻箦!”
心有所思,不由轻声问道:“为何会如此?”
纪瞻,江左五俊,与贺循、顾荣齐名。司马睿南渡之时,率先投奔的江南士族便有纪瞻。在寿春时,其率后勤军队与羯族后赵、武帝石虎战于长江渡口,一举破敌,追击石虎铁骑上百里,从而名震天下。王敦反时,其以七十高龄带病宿卫六军,与王敦雄师血战于野。纪瞻或许不知,其于刘浓阖家有拯救之恩,昔年来福带着刘氏南逃,若无他临危之时击退石虎,怕是今时刘氏与来福尚在江中沉鱼尔。
“汝,看,看我做甚……”
谢裒久浸《周易》,岂会不知刘浓何意,此言意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恰合纪瞻之心,当即笑道:“瞻箦之才,确属异拔!”而心中待刘浓,更是分歧。
伸手欲将膝上微皱的袍摆弹拂,恰与此时,小谢安不知何故竟将身一侧向其挨近。
思及至处,顿觉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