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一飞振翅,吞天拔云,何人敢惊!
正中儒者笑道:“为公允起见,还是行之以射策,刘郎君,择题吧!”
虞喜扫了一眼桓温,沉默退至案后,提袍落座,挥手笑道:“该当秉公作断!”心中则道:看来桓氏子与这刘浓,友情并不深啊!唉,桓彝,情面我已至,你可切莫讲错,让我儿……
半晌。
嗯,何意?
“过誉!”
这些郎君皆是各家精英后辈,自小饱读诗书,等得便是这一刻。虽说前来学馆并非真为肄业而至,但若能折众英于面前,弹冠成绩佳名佳誉,岂会不肯?
桓温疾疾上前,眼角绕着案上箭囊不屑地一扫,漫不经心的略略侧眼,与左边儒者稍稍作对,而后嘴角一裂,迈至左边最边沿处获得一策,大步踏回。
行至阶下,挽礼鼻下作揖手;踏上阶,身子微微一倾,便欲执箭囊。
刘浓漫眼扫过,但见有人赋诗、有人行文,各作分歧,明显考核内容仍随支流,并未有甚刁钻古怪之处,心下稍稍一松,若能轻松些,何乐而不为呢。
正中儒者续问:“何家美郎君耶?”
刘浓就着满场的目光,将手半半斜拱,冷声道:“叨教题!”
有中年儒者踏出院中,不着陈迹的将四下一掠,稍稍在刘浓身上微顿,随后转目而走,徐行踏至阶上,朝着正中老儒附耳私语几句。
正中老儒缓抚花斑长须笑赞,边侧二儒含笑附议,此时犹能秉承心性,不徐不急、沉稳有序,甚是可贵!
果不其然,话将落地,阶下哗然。
褚裒本正行文,闻言初时心喜,倏尔面色骤变,眉头舒展,捉着笔凝目刘浓,面呈担忧。
这时,褚裒侧身向刘浓默笑表示,随即按膝而起,缓缓行至阶上,朝着三位老儒团团一个揖手,而后随便获得一策,并未马上拆解,反再次向三儒揖手,捺步回返,待落座后,方才拆阅。
右边之人乃是会稽孔愉,孔敬康,其面呈难色,瞟了虞喜一眼,问道:“仲宁兄,依你之见,应作何论呢?”
便在此时,正中儒者眉梢凝簇,神情颇是踌躇,似罹难决之事,半晌,侧身向右,淡声道:“敬康兄,如果如此,该作何断?”
“然也!”
其言甚朗,遥遥而漫。
“这……”
左边儒者缓缓一笑,略显严峻的神情豁然一松。
“敢不从命!”
角落处,站立的郎君脑袋微微一歪,不知想到甚,嘴角更翘,点头晃脑地撩袍落座。
阶上人独立,孑然影孤斜。
阶下,但有聪明者、饱识者,皆深深堕入二人对话当中不成自拔,隔得半晌,间或有人恍然得悟,拍案大赞:“妙哉!”
暗中嘲笑,嘴角轻挑,揖手道:“华亭刘浓,见过各位!”说着,缓缓回身,朝着阶下亦是团团一揖。随后,肃立于一侧,不再作言,眼观鼻、鼻观心,沉默静待。
“逸……”
刘浓回目,淡淡一笑,置身风口浪尖,却浑不在乎。
“妙哉!”
来便来吧!倒要看看如何止我前行……
来了!
左边之人乃是余姚虞喜,目光朝桓温方向掠过,见桓温身侧之位空缺,心中稍稍一转,踏出案后,负手笑道:“人言叔宝水清玉润,漫车过建康,围堵成墙。本日得见汝之风仪,方知水之清兮,朗而照人;玉之润兮,浑而生烟,应为何矣!敢问,何家美郎君耶!”
霎那间,竟极静,便是桓温亦终究抬起了头,虚眼打量刘浓。
王羲之瞪了一眼刘浓,将他的话头生生掐断,随后漫不经心的迈上阶,眨了眨眼睛,卧蚕眉飞挑,嘴唇开阖爬动:“瞻箦,美郎君哦,白将军、白牡丹可好?”声音极低,只要二人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