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九响,朱门大开,芸芸学子鱼贯而入。
褚裒坐在矮案前边吃边赞,闻声木屐声,手里拈着一块翠珥糕,鼓着腮帮子,回顾笑道:“瞻箦,美食矣!比之鲈鱼亦未几让矣!”
“然也……”
谢珪面红如坨,神情难堪万分,沉沉一个揖手:“知秋不去了,愿与诸君共进退!”
由然间,右手悄悄入怀,触手微软,那是半截雪纱……
去岁,袁耽与谢奕乡核便已定为二品,按律得再经过吏部定级方能任职。但两人皆是顶级朱门后辈,吏部定级与他们实不相干。去岁司马睿便擢二报酬太子洗马,王导更是欲荐袁耽为司徒府参军,不想袁耽却宛拒其荐,意欲参军侍武。至于谢奕,其父谢裒成心教其至剡县做府君,熬炼一年半载……
“急甚!”
而此时,门前百丈方园内,冠带飘缠尽是斯儒郎君,一个个皆是弱冠之龄,其间不时闻得有人相互遥遥作揖,朗声对言。
“妙哉!”
“元子,慎言!”
褚裒笑道:“此次开馆,彦道与无奕皆不会往,子泽也许亦不会至,稍后,不知可否见着元子与知秋!”
谈及他们,褚裒面呈欣但是感念,但心中虽慕却不妒。高门后辈出身便贵,眼羡不来,唯有善修本身,善行已意,方能有展翅遨游之日。何况,此次会稽一行,对于褚裒而言,已然实获很多,便是不能得退学馆,现在既成红楼七友之一,已是无憾。
红日如漆盘,将将冒出半张脸,烟绕云燎的山阴城初初醒来,四野一片静澜,唯余夙起的林莺来往回旋。
摆列于台下的上百少年郎君方才得见,这群老儒每人手中皆捧着一摞竹简。想来,应是贤人之书。
守门甲士见其出示名牌,不敢怠慢,引其由另一侧高门而入。
谢裒沉声作喝,眉间微微一皱,神情颇是不耐,待得四野归静,冷声道:“便是如此!若再有异意者,请出尔!”
“嘿!”
“嗯。”
河风微熏清冷,撩起月纱半展,褚裒一声轻唤,船尾梢公将颀长竹秆一点。
稍徐。
稍后,酒保将上百名郎君别离引至四所大院,其间摆着苇席、矮案、笔墨纸研。
周义恭身而退,待行至远处,回顾望向亭中,冷声道:“沛郡刘氏又如何,若非我周氏断得一支,岂会理你!可爱……”少倾,“呸”了一口,疾疾挥袖而下,混入人群中。
前帘尽挑,少年郎君踏出来,面如冠玉,眉若卧蚕,眼作星辉;身形颀长,昂昂近有七尺;头顶文冠,内着华而不丽白羽衫,外罩滴乌成墨青纱袍;缓缓斜眼打量朱门,缓缓裂嘴一笑。
与此同时,一间宽洁的雅室内,二十来名上等世家后辈分落四座。其间泾渭清楚,隐然列作两派,一侧以谢、袁为首、一侧以王、萧为首,两方少年郎君互瞅相互,却甚少扳谈。
待得最后,谢裒肃言:“今方佳和,在列之君,皆为少年。少年者,修心修身于懵尔,弹冠不尽,浩音非绝,今方为续,理为代贤人而行道矣!修修之竹,拔拔之松,垄生于野,苗生于圃,在列之君,皆为此中尔!明经之策,束其所才,聚其所知,是为正道矣!”
霎那间,天上、地下,尽是锵锵之音,连缀作城、恢宏成势,中有浩然之气,回荡于野。
“咚!”
刘浓笑道:“岂勇于祖公相较!季野稍待半晌,待我换衫便往!”说着礼作阖首,踏入室中。
钟声再响,谢珪看向朱门,三响以内若再不往,族叔定知!只得无法的朝着三人深深揖手,而后排众而出,直直迈向朱门。
那人将袖猛地一挥,挽在身后,疾疾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