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这厮身材雄浑,脸生七星不怒自威,将一名少年郎君撞得一歪,其浑然不顾,反而眼睛猛地一瞪,竟骇得那人发展三步,几乎一屁股着地。他却哈哈大笑,挥着宽袖,在人群中横冲直撞。
“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八月初八,会稽学馆开馆。学馆位于城东,水庄则在城北。料来本日前去学馆者众,刘浓与褚裒便未乘牛车,而是在河边口招了一叶蓬船,水渡而往。
重剑斜斩,将一枚柳叶切作两半。
月洞口,来福浓眉一皱,缓缓将剑一收,双手柱着剑柄,扭身转头,不屑的道:“褚郎君,我家小郎君已练剑一个时候矣!”
而射策乃汉时拔擢任令之策,在行核之前,将统统考题书之以策,再存策于箭囊中。考核时,学子一一上前支付箭囊,依其题而答之。此举非常公允,到得西晋时,此项轨制另不足行。当然,亦并非一视同仁,国子、太学之题便是两类,概而言之,国子之题较易,太学之题较难。现在看来,雅室中的高门后辈,是以国子生待之;至于台下这些中等世家,则以太门生而言之。
刘浓回身一剑,刺中院中竖木,震得竖木颤抖不休,而后缓缓回剑,持之于面前,眼观鼻、鼻观剑,导气入内海,渐渐一放,顺手挽了个剑花,反擒阔剑,侧身笑道:“季野,早!”
“稍待!”
“然也……”
“元子,慎言!”
周义面色沉寒,指着人群中的美郎君,低声道:“先生,便是此子!”
“咚!”
前帘尽挑,少年郎君踏出来,面如冠玉,眉若卧蚕,眼作星辉;身形颀长,昂昂近有七尺;头顶文冠,内着华而不丽白羽衫,外罩滴乌成墨青纱袍;缓缓斜眼打量朱门,缓缓裂嘴一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褚裒奇道:“知秋,为何拜别?”
世人皆避,恰作如水两分,四人敏捷汇合。
钟声再响,谢珪看向朱门,三响以内若再不往,族叔定知!只得无法的朝着三人深深揖手,而后排众而出,直直迈向朱门。
霎那间,天上、地下,尽是锵锵之音,连缀作城、恢宏成势,中有浩然之气,回荡于野。
与此同时,一间宽洁的雅室内,二十来名上等世家后辈分落四座。其间泾渭清楚,隐然列作两派,一侧以谢、袁为首、一侧以王、萧为首,两方少年郎君互瞅相互,却甚少扳谈。
谢裒沉声作喝,眉间微微一皱,神情颇是不耐,待得四野归静,冷声道:“便是如此!若再有异意者,请出尔!”
谢珪瞅得一眼身先人群,叹道:“若无元子,定不能顺利而至矣!”
“然也!”
粗粗一扫,几近百人,分两列候于门前。
河风微熏清冷,撩起月纱半展,褚裒一声轻唤,船尾梢公将颀长竹秆一点。
突地,有人踏进室中,环眼将四下一扫,眉头垂垂拧簇,仓促行至一名王氏后辈身侧,低问:“逸少呢?”
蓬船缓行于水,但见四周皆有世家后辈招船向东,辩其行装俱是前去会稽学馆。
“哦!”
“瞻箦,季野!”桓温与谢珪大步踏来。
稍徐。
闻得钟声,谢珪面色微变瞅了瞅火线,竟显些许涩然,半晌,方揖手道:“瞻箦、元子、季野,知秋先行告别!”
摆列于台下的上百少年郎君方才得见,这群老儒每人手中皆捧着一摞竹简。想来,应是贤人之书。
甲士仓促一瞥,皆惊!
两个美婢掩嘴偷笑。
红日如漆盘,将将冒出半张脸,烟绕云燎的山阴城初初醒来,四野一片静澜,唯余夙起的林莺来往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