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端,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成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孜孜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成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糊口,昏暮叩人之流派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贤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贤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可;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虽加一日愈於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当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以是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有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罢了矣。”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於已乎?”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缓缓云尔,亦教之孝悌罢了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成得也。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曰:“何如此能够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能够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绝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君子之以是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以是教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成虚拘。”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毕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