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孟子 > 第14章 尽心下

我的书架

孟子曰:“由尧、舜至於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於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馀岁,去贤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贤人之居,若此其甚也,但是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同乎流俗,符合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发得是,而不成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罢了矣。经正则百姓兴,百姓兴,斯天真慝矣。”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地盘、群众、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觉得暴。”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高低乱;无政事,则财用不敷。”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分之谓美,充分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成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当中、四之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令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令人昭昭。”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成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瞥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君子行法,以俟命罢了矣。”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但是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故言之?”曰:“以追蠡。”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消,则茅塞之矣。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但是非他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逃杨必归於儒。归,斯受之罢了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脩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以是自任者轻。”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策罢了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知之於贤者也,贤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推荐阅读: 九个绝色未婚妻都在等着我离婚     停尸道观     女妖经纪人     天灾     黑客1     你是吃可爱多长大的吗     [综]卫宫家能不能拯救世界     我在大唐猎妖军当伙夫     终极高手     死亡乐园     穿越换装迷宫世界     友人帐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