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229章 最终的乱战(3)
因为在厥后的查阅中,我发明,有很多可托度很高的史料也记录了这件事,而各种蛛丝马迹同时证明:这位邵大侠固然是个骗子,倒是骗子中的极品。
但究竟上,这位陈兄是当年最牛的寺人之一,究其启事,那还要感激嘉靖同道。
但他千万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将沿原路返回故乡,而赶他回家的,是另一个寺人。
但幸亏李春芳和陈以勤都是诚恳人,张居正翅膀没硬,也不如何吭声,以是内阁里每天都能闻声赵学士大发感慨,感喟“老子当年”之类的话,也没人敢管。
一个无权无势的知名小卒,如何能够把高拱扶上首辅的宝座?打死我也不信。
斗争情势是庞大的,斗争线路是盘曲的,而仇敌是奸刁奸刁的,以是要想一劳永逸地处理题目,必须做好充沛的筹办,找好冲破口,才气一举搞定。
但天子大人实在很够意义,为包管高教员不至于被排在前面的几位熬死,他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恰是这个把戏成绩了高拱。
邵大侠,真名不详(一说名邵方),详细环境不详,但能够必定的是,他是一个地痞。
所谓人走茶凉,偶然候也不必然。传闻高拱返来了,隆庆非常欢畅,亲身访问他,并决计叮咛好好事情,每天向上。
但辞职的归辞职,该斗的还得斗,很快赵学士就败下阵来,清算承担回家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出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前面,成为了次辅。
现在高拱返来了,排在了最后,赵学士终究找到了心机安抚,开端找高拱的费事。
赵贞吉绝望了,高拱已经胜券在握。但就在此时,一件出乎两边料想的事情产生了,高学士排到了第四,而赵学士也排到了第三。
我最早是从一些杂谈条记中看到这一记录的,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从古至今,像邵大侠如许的政治骗子一贯不缺,拿着几份文件,村长就敢认部长的,也不在少数。
说是如许说,但毕竟人走了一年,本来在内阁排老四,现在也只能去甩尾巴了。朝廷的端方,就算天王老子,也不能插队!
很快,他就纠集部下的言官弹劾赵贞吉,加上他还是吏部尚书,各级官员一起上,不搞掉你誓不罢休!
言官们垮台了,高拱快刀斩乱麻,筹办对于下一个敌手,和那些只会骂人的家伙比起来,这个仇敌才是真正的威胁。
因为胡应嘉的避祸体例更有创意,他直接就死掉了。
因为陈以勤辞职了。
可实在不巧,高学士也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论资格旗鼓相称,而他也不把赵贞吉放在眼里:混那么多年才入阁,只能说你无能!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按照历朝的常例,为包管天子大权在握,内阁大学士不能兼管吏部。因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心六部中权力最大的部分,如果把人事权和政务措置权都交到一小我的手中,不出鬼才怪。
因而大权在手的高拱筹办行动了,为了获得那最高权力的宝座,为了实现本身报国救民的抱负,必须先肃除几个仇敌。
天下群众都晓得,李春芳是酷爱战役的,因而大权就落在了高拱的手中。几近统统的人都以为他应当罢手了,但是直到此时,他才终究亮出了本身名单上的最后一个仇敌――徐阶。
那群叽叽喳喳的言官们终究要刻苦头了,高学士不是隆庆天子,说整你就整你,毫不打扣头。因而短短几个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罢免,就是调任,归正当年只要朝高先生吐过口水的,根基都被罚了款。
绝顶聪明的徐阶赶走了高拱,安插了张居正,在他看来,高拱已经永无天日,事情已经万无一失,却没有想到,还是留下了这独一的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