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繁华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扬文武者是也。以所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觉得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日圣王,至今不已。则此繁华为贤以得其赏者也。
但是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故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天子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旱后之肆鄙人,明显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胜利,维假于民。则此言三贤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毕生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究#7,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毕生无已。《周颂》道之曰:贤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六条约常。则此言贤人之德章明广博,坛固以修久也。故贤人之德,盖总乎六合者也。
#5『未』,《校注》据李本改成『皆』。
#8『贤』下《闲诂》、《校注》依王念孙说增『为』字,是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繁华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繁华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端繁华、面月夸姣者#10。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端繁华、脸孔夸姣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璧疮聋,一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端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崩溃,沮觉得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11。推而上之以#12。
#10以上八字据王念孙说补。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百姓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13,得此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14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度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成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故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何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代,故不察尚贤#8政之本也。此贤人之厚行也。
但是繁华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何故知其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贱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贱傲#6万民。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故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繁华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14『上』字依王念孙说补。
#3『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闲诂》、《校注》依王念孙据《群书治要》补正作『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
#13王念孙云:自『而天下和』至此凡三十七字,旧本误入下文『国度百姓之利』之下。今据王说移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