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苟若』《闲诂》、《校注》改成『若苟』,是也。
注释:
尚同下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度,众其群众,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成不察,此之本也。
#22『同』毕沅校作州用』。
#21『祸』《闲诂》作『褊』。
#3『其』上《闲诂》、《校注》据王念孙说补『乡长治一三字。
#11『贱』王念孙校作『贼』,是也。
#19『是』下毕沅据他本补『其』字。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度百姓以是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度百姓之以是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度百姓之以是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故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民于9善非也。苟若#10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成不察者也。
是以子墨子日: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士#25,上欲中圣之道,下欲中国度百姓之利,故当上同之说而不#26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