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出了正月吧,仲春月朔,我要到庵中还愿,趁便清修几日。你便趁此机遇赶去丰州,见那女孩儿一见,将事情问个清楚明白。
“是。”红玉应得一声,“还是夫人想得全面。”
要么是小女人应下婚事有不得已的苦处,在国公府熬不下去他杀了;要么是没能将三少爷的病冲好,叫人迁怒治死了;要么就如红玉所想,此人底子没死,而是因为甚么不成告人的启事,志愿或被迫假死,从国公府金蝉脱壳了。
另有,为何旁人的骸骨都在,恰好少了三少夫人的?”
――
“……据名簿上的记录,三少夫人杨氏是跟三少爷前后脚过世的,前后相差不敷两月的时候。三少爷的死因写得非常详细,三少夫人的死因却写得非常含混,只说哀痛过分,积郁成疾。
安老太君摇了点头,“宁肯托其有,不成信其无。甭管那信上所说是真是假,都要前去确认一下。若果然是解家血脉,便是彼苍见怜,不忍我国公府就此式微下去。
“的确有些蹊跷。”安老太君点头道。
我们不能因一时思疑,便冒险将解家子孙藏匿贩子坊间。”
恰逢第二日工部刘大人差人送信,说是铜人赶铸结束,已送往陵寝。将铜人入棺封坟,陵寝的补葺便可告一段落。
红玉并不正面答复这话,“三少夫人会积郁成疾而死,夫人不感觉此事蹊跷吗?”
新帝甫立,急需拉拢民气。施恩国公府,不过是为给自家立威。等他坐稳皇位,哪还会像本日这般照拂?那些个见风使舵之人,天然也不会再将国公府当作一回事。
红玉端了残茶退出门来,叮咛外间服侍的小丫头换成安神茶,免得安老太君夜里睡不平稳。虽有了定夺,内心到底挂念着,回到自个儿的住处,又将那名簿拿出来细看一回。
国公府行事一贯光亮磊落,毫不会在一方不甘心的环境下强行促进婚事。杨氏被挑中的时候,必被劈面奉告过,她嫁入国公府是给三少爷冲喜的。
听到这里,安老太君已经明白红玉要说甚么了,眸色一深,“你思疑杨氏没有死?”
主仆二人说定了此事,再无话可说,安老太君拿起经籍持续研读。
红玉知会安老太君一声,亲身往陵寝走了一趟,寻到那工头拐弯抹角地探听了半日,更印证了先前的猜想,那棺木当中十有八~九未曾装殓过骸骨。
我们刚好也能够空出一段日子静观其变,看那‘受恩之人’是否还会再送了信来,进一步指引我们。”
红玉见她沉吟不语,只当她在踌躇,瞄着她的神采问道:“夫人莫不是担忧那封信上所说不真,怕我叫人欺诈了?”
再光亮磊落的人家,内里也免不了藏污纳垢,若不然她那不幸儿子也不会……
那口空棺里头却非常地洁净,几件陪葬的衣裳色彩还非常素净。我只当骸骨落出棺木以外,尚将来得及熏蒸使其变色,便没有放在心上。
既清楚自个儿嫁过来以后将要面对如何的结局,仍旧应下这门婚事,足见她图的不是三少爷这小我,并且已经做好了守寡的筹办。那么三少爷过世,她即便悲伤也悲伤不到那里去,何故哀痛过分,积郁成疾?
巡查陵寝的时候,我瞧见翻开的棺木里头俱是乌黑一片,问了工头,说是因为尸气熏蒸,棺木里层是会变色的。年初稍短一些是暗红或暗黄色,年初稍多一些便成了玄色。
等她百年以后,另有几小我记得大晋国曾经有一名忠心耿耿却蒙冤惨死的解国公?
安老太君面带沉吟地点了一下头,“若信上所说不假,根据我们目前把握的环境,也只要这个假定最为公道了。不过有一个题目,杨氏既怀上解家的骨肉,为何还要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