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着不喜吃酸,夙起才忍着馋,将他服侍吃饱,自个儿转头再吃辣的啊。这厮,端的是重男轻女到极致了!
真是不想理他,对付地点点头,绿莺扭过甚望向被人忘记好久的冯娴,两柱香的工夫畴昔了,还没写完么?
绿莺一怔,那诗作得是挺不像话的,可她自来没在他面前闪现过半点才情,好的坏的都没有过,只不过他晓得自个儿识字罢了,为何就以为她是藏拙呢?
冯元将她抱上床,放下帏帘,从后探过手,伸向她细白脖颈下的襟口......
夏走秋来痴心怪,情义缥缈惹人哀。
秋云见她嘴噘得如漏斗,讽刺道:“呦,我们春巧女人胆量真大,还敢抓癞□□啊?”
“你虽不是谢道韫那样的人物,可爷也不信,你竟如此不济,为何要让毓婷?”就算不为讨那彩头,她也不会用心在他面前闹笑话罢?谁家小妾不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在主子老爷面前争光露脸,博得好感宠嬖?她今儿这一出,倒让他猜不透了。
让人在窗下的案子上置好笔墨纸砚,推开窗扇,虽是夏的尾巴了,可树上花儿枝叶还是饱满未落,到处一片喜气洋洋。
想了想,冯元点头一笑,轻飘飘扫了她一眼,嗤道:“怕输?”
“好好好,爷陪你一块歇。”
立在窗下,绿莺心机急转,既然冯元已然发话,若自个儿赢,这是要年底贴出去的,是冯府的门面,那她就不能写的小家子气,要大气要喜庆,不能伤春悲秋。人物景,该以哪个落笔呢?扫了眼屋内,写人又该写谁,冯元么?物又该写哪个,饺子还是鞭炮?景呢,写腊月寒冬?
世人默了半晌,冯元转过身,朝绿莺温言询道:“到你了,身子可还好?”
冯元接过丫环的宣纸,朗声吟诵冯娴的诗:
冯元见长女满面春光,小妾内疚而笑,心内熨帖,半日公事繁冗,此时这场热烈,倒颇能和缓心境,他兴趣瞧起来倒是比冯娴绿莺都大。
东风吹口气,大地展活力。”
世人一奇,只听他念叨:
世人皆爱牡丹富,何必再把黄花栽。”
丫环重新沏了壶茶,又点上香,冯元坐在圆桌旁,扫了眼跟前立着的二人,开了恩:“你们两个都坐罢。”
冯娴憋不住,笑了出来,嗤嗤声不断,她身后的雪莲也将脸憋得紫红。
“......”绿莺张嘴,哑然。怨气太大,嘴巴飞起来了?
不知为何,她俄然感觉自个儿的日子也不算那么糟,命也不算那么苦了。
扫了眼长女及绿莺,他立起家,负手望向窗外,感念道:“这首诗,分出三个层次,倒是直抒胸臆,道出了一个‘欲’字,所谓欲壑难平,大家都贪婪,却不知,便如手中握沙,愈贪丢得愈多,须知,万事随缘。”
端起她的下巴颏,鼻尖密切地蹭着她的脸颊和鼻翼,呼出的热气熏得她直犯含混。
忽地一声闷响,绿莺被惊地赶紧展开方才阖上的眼。回身一瞧,本来冯娴竟然已写完返来落座,只是眼皮通红,眼角隐含泪光,她惊诧。
翌日,冯元神清气爽去上衙,绿莺懒洋洋地挺在床上。近六个月了,浮肿的双腿如同秤砣般,弓足小脚也鼓溜得如同明白萝卜。
她很有些憋闷,忍不住腹诽:话本子里那些豪杰如何回回如曹操一样,随喊随到,每回都能及时救那不幸女子于水火中。如何自个儿碰到他,每回他来都是差那么个半截,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晚,总也没个准头!
见春巧两个似懂非懂,她未勉强,又补道:“何况,我却并不想要那提联的殊荣,本就是个寒微身份,做那踏实的大要文章做甚么呢?除了成箭靶子,再外加得个冒充虚情的阿谀,还能有甚么呢?能让我的孩子身材安康?能让我敢说话、安闲度日、受人尊敬么?不能,都不能,乃至大姑奶奶也不会等闲干休,下回再变本加厉,我岂不是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