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乔闻言莞尔:“多谢女人指导迷津。”
小卉跟施乔谈笑着,跑到溪边摘了把油绿的菖蒲。
小卉铺好画纸,用镇纸压住,边磨墨边小声问道:“蜜斯,您想画甚么?”
绿衣女人见她目光腐败,气度安闲,不由笑道:“我大明乃是诗书礼节之邦,诗赋书画实当大家习之,虽说我们女子不能像男人那样读书科举建功立业,然此等风雅之事不分男女,我看你也像是有才之人,不如出来小试牛刀,共襄盛举。”
不一会儿,面前呈现了一个岔口,花径左边的石阶通往山坡上的落星台,右边的巷子通往枝叶掩映的折梅轩。
施乔天然同意,俩人沿着青石铺成的花径往前走。
绿衣女人笑了笑,与丫环闲谈着悠然远去。
施乔细心看了看,公然瞧见有几个书童打扮的少年不断拿着画从楼里出来,挂到院中的绳索上。
“这个时节梅花是没的看了。”施乔歪头笑道,“我们去这个落星台瞧瞧。”
远眺湖光山色,蓝天白云,近看草木葱茏,姹紫嫣红,刚绕过鱼戏莲叶间的水池,又闻声溪水流过涧石的叮咚声响。
书童估计她是不想抛头露面,惹人谛视,接过画纸承诺了她的要求。
进了一楼大堂,内里鸦雀无声,一条条书案整齐地摆列着,上面笔墨、宣纸、颜料等齐备,已有很多人在凝神作画,此中女子也有很多。
施乔一脸茫然:“……公子,我们熟谙吗?”
只见院门上挂着块隶书“竹里馆”的牌匾,超出半人高的篱笆墙,可见内里有座两层的小竹楼,院中的绳索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宣纸,在阳光轻风中悄悄摇摆。
说着指了指院子里的那些画,“你看,只如果颠末竹里馆的画师核阅的画,都会被挂出来供大师赏评,最后前十名的画还会被竹里馆保藏,不但有丰富的酬谢,还能借此申明鹊起。”
窗外翠竹盎然,沙沙作响,施乔懒得费心揣摩,笑道:“应应景,画竹子吧。”
“女人,您要出去作画吗?”书童听到了刚才傅幼兰对施乔说的那番话,当即热忱地邀她入馆。
甚么环境?
没想到竟会在这里赶上傅佶的曾孙女,她不由在心中感慨。
小卉睁大了眼睛,灵机一动:“蜜斯,这就是诗里说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考虑倒是,无情有思’吧?”
傅佶是晓誉天下的大儒,先帝时官至太傅,位列三公,后去官云游天下。
“难怪叫落星台!”施乔停在台阶上笑道。
施乔想了想,却之不恭。
书童把画递给他,他展开一看,瞠目结舌:“这是……”
“没错,就是阿谁傅家,十二蜜斯是原太傅傅佶的曾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