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生此番前来与我何干?”
陆允点点头,朝顾先生行了一礼,便领着步队分开了。
凡是事总有例外,阿谁例外便是陆允。
那步队浩浩大荡,近得城门时,连守城的兵丁都吓的退到一边,不敢大声说话,陆允递出了上任的文书,兵士们略微看了一眼便仓促放行。
“将军,此去定要谨慎,”他拍了拍马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另有一言,若将军赶上了难处,可去楼城寻张德旺将军,他是魏将军旧部,攻晋时也算将军部下,找他帮手他必不会推让。”
“哦?”陆允有些不解。
昔日的晋国瓮岭关横亘在魏晋边疆上,这瓮岭看上去别没有史乘上记录的那般凶恶,相反,多少文人骚人曾登上瓮岭的山岳大将晋国边疆一览无余后作出千古文章。晋国境内只要这一处山脉,从魏国境内连绵至汴水边。晋在建国百年后,沿着这山脉筑起了两座堡垒,其一便是这瓮岭关,作为魏国东出的樊篱,另一座便是楼城,作为抵抗图力人南下渡河的防备。百年间,魏国的将士无数次想要突破这座樊笼却落的身故他乡。凡是入了瓮岭的魏军,没有一个活着归去的。
“兴平可不比曲沃,北国冰雪,那里比得上曲沃的风华,”顾先生大笑道,“这曲沃的美酒和没人,谁不想去消受一下。”
“顾某只劝将军一言,”顾先生说道,“将军此事关乎出息,也牵涉到魏国的将来,另有保举将军的宋尚书,此事非同小可。但将军又不必谨小慎微,既然所调查之事不与百姓有关,那就干脆不要循着古法去做。”
“寻我?”陆允惊奇道。
说着,顾先生向那步队打了个手势,步队里的头叫上了大师,摘掉了那幡牌,幡牌上鲜明写着:
“甚么古法?”陆允问道。
“顾先生,请不要问了,”陆允重重的吸了一口气,“就是民籍之事。”
“我本来筹算离了兴平便去楚地的,我有个老友,曾在黄老将军部下,楚国灭后,他便留在那边做了这云来郡的总督,”顾先生喝了口茶,茶有些凉了,陆允为他添了些,“原想着年后会有一次变更,可不知为何便担搁了,本打算是四月时再去的,现在干脆仲春便来了。”
说完,唢呐声,锣声,鼓声便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吓得路人纷繁遁藏,有些见到幡牌的更是躲进了路边的草丛,只等这知府分开才敢出来。陆允倒是有些难堪,但又不好推让,只得领了钱,给了茶钱便要上路。
他在愁入了晋该如何办,入了曲沃又该如何办。临行时,宋尚书曾叮嘱过他,切不成流露此行真正的目标,对外便宣称是为了查访民情,用于登记造册的。陆允如何也不会想到,分开这都城后的第一个差事会如此艰巨,他曾做好筹办前去火线,最后当谕旨来的时候,倒是一封远赴曲沃的急敕令。
“先生是要与我一同去曲沃?”陆允一阵欣喜,如果得了顾先生一同入曲沃,他深思着,也就能够早日回京交差。
陆允张大了嘴巴,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陆将军,”顾先生停了停,改了口,“是陆知府才对。”
顾先生站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陆允。
顾先生望着远去的步队,伸手探了探杯中的茶。
多年前,恰是他突破了瓮岭,才翻开了魏国冬出的大门。明天,陆允坐在瓮岭关前,却停止不前了。面前的士卒已经换上了魏国的礼服,细心的盘问过路人。陆允的手里攥着上任曲沃知府的通行令,却在这关前耗了有一个时候。凉茶铺的茶他已经喝下去两壶,却还是眉头舒展,苦衷重重。
“想不到堂堂都城卫戍批示使,竟然还惊骇起老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