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大步来到殿内,心中甚是悲忿,缓缓地从袖中拿进项梁的帛书,擦了擦上面的灰尘,非常谨慎地在案牍上摊开。
“别的半载战事,未能急攻,导致得天下局势,秦又复起,当今能与之秦对抗者,唯有我大楚,明日点兵,先攻定陶,过巨鹿,围荥阳,破函谷关,使秦不再复起矣!”
“亚父聪明,叔父临终交代,籍不能不尊,况亚父晓得甚多,诸事明断,乃功德也,某岂能背法理逆情面耶?”
“不知诸位有何定见?”
季布位于左中,听到这般言语,有些担忧地问道:“启禀大王,如此行事仿佛有些不当啊,那楚帝毕竟是中原之主,怎能为臣服丧。”
“叔父,籍不敢有违!”项羽声音颤抖地说道。
“叔父,你如何这般谨慎啊,丞相之事,莫非汝无动于衷?”项羽有些不悦地说道。
“那先生觉得如何?”项它讪讪地问道。
项羽并未回身答话,只是摆手道:“妇人家,且回后殿,本王欲要议事,诸多苦处,多有不便,今后再说,莫要让诸将看到汝在后殿,不成体统。”
项伯沉吟不语,范增接着说道:“启禀大王,项伯所言甚是有理,岂能因一时之怒,而出百万之兵!当思之,慎之。”
项羽听到范增承诺,便不在管其别人的观点,紧接着说道:“本王听闻季布有言,叔父葬于定陶,而现在定陶尚被英布占据!必须夺回!”
“项籍愿拜先生为亚父,今后统御四海,还请亚父多多指教!”言语甚是诚心。
为了化解难堪,季布赶紧说出心中的设法,“启禀大王,可发数国兵,而攻一座城。”
“江东后辈秀士辈出,汝可多加操纵,楚帝立于西南,切不成欲回中原,若此王毕竟为王,难以称帝!”
“那亚父觉得如何?”
“也好,也好,今诸将前来,也好做个见证,别的此等小事,礼节后议,还请大王早些安排事件,免得让暴秦清闲法外。”范增恶狠狠地说道。
范增被这么一点,刹时恍然,仓猝接着说道:“当初六国合纵,直逼函谷关,今何尝不成,还请大王发诏,命诸国出兵,聚荥阳便可,绕巨鹿未免费事了。”
项羽点头,直接回到殿首坐下,端方道:“今丞相薨于定陶,先往会稽告诉楚帝,加礼,服丧三日,楚帝七日不成临朝,为我叔父安眠。”
项羽本来没有多少主张,听到此计尚且能够,便点头道:“且如爱卿所言,只是这昭告如何写,难不成意义就是为了举兵为叔父报仇?”
虞姬自是晓得事情严峻,当即点头退下,而项羽则是当真看着项梁的遗书,其言曰:“项籍小侄,汝出世未久,妄为甚多,久之成性,何故为王。”
范增略微抚须,心中也没有定命,但楚帝毕竟是丞相所立,遵循事理来讲,服丧不无事理,沉吟半晌,方才说道:“大王说的有理,可命人照办,若楚帝不从,收回兵权,伶仃其摆布,毕竟当初立义帝为聚民气,今事成,何必再顾忌其职位。”
“他国岂肯出兵!”
楚帝的代价已经表现结束,但是明面上不好废立,恰好按照丞相薨于定陶的事情搞点文章,免得今后毒手。
“他国必定出兵,因为汉王衡山王必须出兵,如此他国必须出兵,待时大王统领六国之兵,秦士气受挫,难以死守,待秦破,他国何忧?”范增当真道。
“诸多言语暂不赘述,前程未仆,回城再叙。”
一番话说得众将热血沸腾,唯独项伯范增沉默不语,半晌殿内略微温馨,项伯率先开口道:“大王,事情不成鲁莽,毕竟天下并非只要秦楚,另有汉齐等地!”
这么多年,根基皆是项梁经心极力教诲项羽,其不肯学文,便执枪习武,受其兵法,甚是心疼,毕竟是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