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忽间,仿佛又回到枢密院创建之初,女官们脸上都带着欣喜,另有方才自主流派的高傲。而现在与当时最大的分歧,就是她们不再只是幕后冷静支出的寥寥数人,罢了经会聚成数量庞大的一支军队。
时至本日,朝廷不再是当年的朝廷,我也不再是当年的我。
一起步行来到大同总兵府门前,立于两旁的女官服饰又与内里的有所分歧:身披软甲、足穿马靴,手臂上装着可主动连射的弩机、后腰上挂着箭筒,年纪都在三十岁高低,身材个头也划一很多,想来应是亲兵或是军中精锐?
谢丹叹了口气,说道:“之前是哈木脱欢。王逢与他正面交过几次兵,那狗贼讨不到便宜,便往东边逃窜祸害宣府三卫去了。可大同府才消停没几日,朝廷一纸调令又让他去了广西——竟是一刻都不得歇息!也可见满朝高高攀没有能顶事的,只盯着最能打的一两小我来回折腾,迟早凉凉!……这一去,十有八九怕是回不来了。”
二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严北望带着随行女官远远跟在背面。
不但如此,长平公主朝街边张望,见不管买卖铺户还是来往的行人,也多是女子;就连驿站里搬运货色的力工,另有街边挥汗打铁的铁匠也多是膀大腰圆的妇人。
庆功宴上,天子大宴群臣,却未料张芝对戎装列席的李姝平一见钟情。
那年长平公主刚十五,正一门心机筹划建立枢密院,忙得不亦乐乎。在先帝的授意下,许方安排长平公主与张芝暗里见了一面。
九紫夫人谢丹早早率部下出城相迎,场面非常昌大。但长平公主在城外便下了马车,与谢丹并肩联袂而行,跟平常百姓一样安步在大同府宽宽的街道上。
裴绪庆、王逢、严崇汉,三人都曾是镇国公主部下悍将,也是目前边军守将当中实战经历最为丰富的中坚力量。只是,裴总兵脸臭脾气大,严崇汉装穷卖惨耍滑头,兵部都使唤不动,就只能挑王逢这个软柿子捏。
谢丹耸耸肩:“传闻两广一带叛军屡剿不断,兵部派不出人来,而边军将领又向来不受朝廷待见,大抵……还是信不过吧。”
“先前镇国公主与鞑靼可汗那一战,我二十万精锐几近所剩无几。”谢丹说道:“前些年,哈木脱欢和巴图孟特儿经常来犯,在边城诸镇大肆劫夺。是以,大同府以及四周的男人多被放逐,驻扎在杀虎口威鲁道一带,城里就只剩下老弱妇孺。”
正要拜别时却又俄然止住脚步,转过脸来讲道:“镇国公主乃国之柱石,老奴是怕她独一的血脉受人调拨,白白成了野心家的马前卒。郡主聪明,对于这些前朝旧事听听便罢,此中是非曲直,心中稀有便好。”
——造反这类事,但是会感染的。
巧的是,长公主李姝平畴火线班师而归,带回西北大捷的好动静。当年李姝平二十二岁,因为自幼丧母,被皇后养在身边,跟长平公主一同长大。这是她初次立下军功,遂得封号‘镇国公主’。
说着,他朝瑾瑜施礼辞职。
长平公主一笑,目光缓缓从女官们身上掠过。
“他啊……也是难。”
因为他才貌出众,先帝当时便成心招为驸马。
说罢,再次拱手,拜别。
许方淡淡一笑,也不辩驳:“郡主耳聪目明,自不会偏信一面之词。现在住在这万寿宫里,如果得了余暇,无妨问问太后,便可知老奴所说是真是假。”
“兵变是下下之策,若非需求,我不但愿看到任何一小我流血捐躯。你们是我最固执的后盾,我许你们万世承平!”长平公主望着世人等候的脸,朗声说道:“天下毕竟归于吾辈,但我要你们每一小我,都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
“驻军原是有两万摆布,被王逢带走一多数;若复兴战事,就得靠我们的两万娘子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