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谷得一以生﹔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神得一以灵﹔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飂兮若无止。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何谓贵大患若身。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其次,侮之。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搏之不得,名曰微。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地得一以宁﹔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知常容,容乃公,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保此道者,不欲盈。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不自是,故彰﹔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往而不害,安平泰。
诚全而归之。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儽儽兮,若无所归。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故建言有之: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其次,畏之﹔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混兮其若浊﹔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非以其忘我邪。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视之不见,名曰夷﹔
执大象,天下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