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其次,侮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执大象,天下往。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飂兮若无止。
致虚极,守静笃。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故能成其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犹兮若畏四邻﹔
希言天然。
涣兮若冰之将释﹔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视之不见,名曰夷﹔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谓微明。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非以其忘我邪。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谷得一以生﹔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豫兮若冬涉川﹔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公乃全,全乃天,
地得一以宁﹔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地无以宁,将恐废﹔
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神无以灵,将恐歇﹔
不知常,妄作凶。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儽儽兮,若无所归。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