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完整摄住了世人,只见韩伊面色乌青,沉着脸抬起眸子,磊磊落落扫了一圈廷臣们。
“臣也恳请今上明鉴!大将军乃谦逊之辞,而韩伊则是口出大言,混合视听!”长史早重新寻回思路,就等着四下里安静了,才开的口,目光直逼韩伊。
英奴一面气结齿冷,一面由衷欣喜,不由念及史册上那些多有气骨的小人物,之前难懂,现在倒有几分目睹为实的打动,这还没想到头,面前忽划过一道暗影!
好一番义正言辞的残局!
因而死寂的殿堂里就只要大将军这番话回荡不止,余音忽高忽低,时亢时弱,终究碎得七零八落,溶进了这殿中黏稠而压抑的沉默中。
“臣本偶然庙堂荣辱,却深蒙先帝大恩,已获得了臣子所能得的最高犒赏俸禄,眼下四海还未曾安定,先帝今上的恩赐还没有酬谢,莫非要我师法当年齐国的田氏,晋国的韩、赵、魏三卿,操纵今上的恩宠而谋取私利,义理安在?!”说着果然掉出几滴泪来,颤颤巍巍指向方才那一众力荐的亲信感喟道:
“韩伊所言不假,臣如何能受九锡之礼!”鲜明出列接话的竟是大将军,这半日英奴不见他发一言,想必现在是酝酿好了情感,紧急关头便脱手了。
大将军一语既了,眸中不知何时浮起一层水雾,看上去倒是一副泪眼昏黄的风景。
“朝野皆知,此去平叛的主心骨是邓杨将军,筹划多出于此,纵是大将军此役有保举之功,可那流血丧命的倒是火线的将士们!多少白骨暴于荒漠,就此弃于他乡,莫非论功行赏,最该领受的不是他们?!诸位却在这里提及九锡之礼,无功不受禄,又难道僭越!”
“你……诛心罢了!”长史扬起脸来,满目标愤然,心下恨意实足,咬牙开口瞪着韩伊,早暗下了杀心,他韩伊就是十族死绝也难以泄当下之热诚!
英奴听得心下愀然,只觉热血涌动,他确是对韩伊刮目相看了!这番话,句句锥心砭骨,却不知底下那些人的心又是甚么做的!
“并州,西北边陲之地,原刺史林敏大人,倾数十年之力,方得安稳,凤凰元年春,大将军保举其文学王宁接任刺史一职,不到半年,便生大患,难道大将军识人不明之过?”
还是韩伊一马抢先,目不斜视,只炯炯望向英奴:“今上明鉴,古制九锡之礼,一封诸侯,二赏有极大功劳的臣子,诚如大将军所言!这两项,大将军皆不符,如何能受九锡之礼!今上若赐九锡之礼,不但陷大将军于不义之境,更有损朝廷法纪!”
--他韩伊是阮正通的弟子!正端庄经的阮氏弟子!
戏演到这一步,英奴一时无措,底下不管大将军的人,还是江左这些人,仿佛都寻不到得当言辞接住这么慨当以慨的表忠心。
言及此,韩伊分外冲动,早已涨得满面通红,眼中隐然闪着泪花,因其调子太高,尾音已多有沙哑。
看看,看看,底下哪一个臣子不是峨冠博带,宽袖飘飘,端的世家重臣气度,他们清谈时的超脱倨傲都那里去了?!现在还是死水一滩,只想着明哲保身,先帝在时,便经常大言不惭号令着愿为君父分忧,公然是张嘴就来轻易些,眼下连动动嘴的力量都不肯出了!
声音是自不起眼的角落里传来的,世人定睛一看,皆大感不测,竟是中书舍人韩伊一脸严厉地站了出来,英奴天然也骇怪不已,满腹猜疑,韩伊是豪门出身,满朝文武,压根没有他说话的份,现在难不成要哗众取宠?
长史较着没推测戋戋中书舍人现在出来摆一道,心底有所筹办的说辞,那都是针对世家大族设想的,韩伊倒不遮不掩的,直接问到脸上来,实在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