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被誉为茶圣的桑苎翁。”方氏问道。
温二娘温蔓是大房姬妾所生的庶女,而方氏的嫡女温菱已于乾德十二年嫁于藤王世子李晖,方氏容忍姬妾生子,是因她想要一个能过继到膝下的郎君,这不代表她会另眼对待那些庶出的娘子。
“祺郎在弘文馆上学辛苦,常日里你这当阿娘的多重视祺郎身子,别叫太累了……”温老夫人放下茶碗,又叮咛了几句才令董氏回席。
“不过略知一二罢了,让老祖母见笑了,”温荣稍事停顿,见温老夫人目光超出温菡只看着本身,再缓声说道,“桑苎翁游用时曾颠末杭州郡,巧与阿爷投缘,临行前赠了阿爷一本手摘茶经,儿无事便翻来看了,忸捏在只知外相,不识精华。”
右首位的董氏面露不悦,内心怨三房多管了闲事,这些年方氏主府内里馈,不知得了多少好处去,当年过继一事,已让温世钰袭了国公爵位,而温世玶却只能荫补,至今不过个七品门下省录事。
方氏眼中闪过欣喜,向温荣投以感激的目光,温老夫人之以是如此遴选,虽有不喜那茶味的原因,但更多是不喜本身这打理中馈的人。
温三娘温菡和温六娘温蕊为二房董氏之女,菡娘娇纵率性,自视甚高,宿世便同温荣不对盘,说是自家姊妹,却常跟着外人给温荣使绊子。
温荣不再诘问,撇开眼淡淡地笑着,那扇面题字哪是出自甚么大师之手,不过是尚书左仆射赵家二郎在外吃酒享食的顺手之作罢了,赵二郎在盛京倒也是一名风骚人物,只不知菡娘从那处得了这题字白面团扇,亲身缀了伽楠绿松石穗子,每天宝贝一样地摇着。
恩施玉露煮出的茶汤,公然汤色绿亮,茶奴再按温荣叮咛,不掺酥酪,只加少量薄荷和切瓣去核的红枣,沁民气脾的茶香上又添了清冷甜爽,温老夫人吃着赞不断口,连夸此茶无愧此名,毫白如玉,苍泽露霜。
“这两日的茶不如前日里的香。”温老夫人见耳边的聒噪没了,便吃起了茶,现在茶道在盛京大兴,贵家皆以吃茶煮茶为风雅,黎国公府亦是养了数十茶奴觉得用。
“荣娘对茶道有研讨。”温老夫人连吃了几口茶汤后慈爱地问道。
温景祺是二房董氏嫡出子,年十五,面貌端方,幼年便被选为太子侍读,擅做诗文,亦是风骚。
如此倒也没甚么,恰好黎国公府同尚书左仆射政见分歧,多有摩擦,两家来往甚少,宿世里,纵是到处人捧着的温菡,也是费经心机,才嫁去了尚书左仆射府……
本是万无一失的,没想到三房在这时候回了盛京,而三房之子轩郎亦是一表人才,温世珩官居正四品下阶中司侍郎,林氏娘家又为当朝正三品大员,想到这些,董氏就心下不安,恐怕板上钉钉的事儿,再横生出枝节。
“祺郎故意了,”温老夫人点点头,笑着说道,“祺郎常日里在太子身边,要当真地学那儒学典范,太子殿下有不当的处所,亦要敢谏敢言,高祖曾明示‘我圣朝能如此富强,多亏有那忠心不畏权者’,但亦不能健忘凡事有度,须看场合、时候的理。”
温蔓已满十五周,可婚配一事却无人上心,其在国公府的窘境几可一见。
“儿定细心传了阿家的话,晚些时候祺郎会亲身来向老祖宗问安。”董氏忙起家应到。
国公府姊妹中另有一名温七娘温芙,也为长房庶出女娘,连内堂都不得进,那世温荣亦是好久以后才知有这么一名mm。
温菡见自家兄长得了老祖母夸奖,脊背又挺了起来,早忘了刚温荣给她的警省。
温荣笑着点了点头,双手交叠轻放于双膝间,端庄风雅,仪容不俗,方氏心下悄悄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