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名流,朱门喜结丝萝;
不想娄府两公子放心不下,过了四五日,又叫船家到镇上,仍旧步到门首拍门。老妪开门,瞥见还是这两小我,惹起一肚子气,发作道:“老爹不在家里,你们尽管来寻怎的!”两公子道:“前日你可曾说我们是大学士娄府?”老妪道:“还说甚么!为你这两小我,带累我一顿拳打脚踢。本日又来做甚么!老爹不在家,另有些日子不来家哩。我不得工夫,要去烧锅做饭!”说着,不由两人再问,把门关上,就出来了,再也敲不该。两公子不知是何原因,内心又好恼,又好笑,立了一会,猜想叫不该了,只得再回船来。
相府儒生,胜地广招豪杰。
毕竟这船是那一名朱紫,且听下回分化。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船摇着行了有几里路。一个卖菱的船,船上一个小孩子摇近船来。那孩子手扶着船窗,口里说道:“买菱那!买菱那!”船家把绳索拴了船,且秤菱角。两公子在船窗内伏着问那小孩子道:“你是那村里住?”那小孩子道:“我就在这新市镇上。”四公子道:“你这里有个杨执中老爹,你认得他么?”那小孩子道:“如何不认得?这位老先生是个和蔼不过的人,前日趁了我的船去前村看戏,袖子里还丢下一张纸卷子,写了些字在上面。”三公子道:“在那边?”那小孩子道:“在舱底下不是?”三公子道:“取过来我们看看。”那小孩子取了递过来,接了船家买菱的钱,摇着去了。两公子翻开看。是一幅素纸,上面写着一首七言绝句诗道:
杨执中这老呆直到晚里才回家来。老妪奉告他道:“早上城里有两个甚么姓‘柳’的来寻老爹,说他在甚么‘大觉寺’里住。”杨执中道:“你如何回他去的?”老妪道:“我说老爹不在家,叫他他日来罢。”杨执中自内心想:“阿谁甚么姓柳的……”俄然想起当初盐商告他,打官司,县里出的原差姓柳,必然是这差人要来找钱。因把老妪骂了几句道:“你这老不死,老蠢虫!如许人来寻我,你只回我不在家罢了,又叫他他日来怎的?你就如许没用!”老妪又不平,回他的嘴,杨执中恼了,把老妪打了几个嘴巴,踢了几脚。自此以后,恐怕差人又来寻他,从朝晨就出门闲混,直到晚才归家。
公子晓得他出了监,天然就要来谢。那知杨执中并不晓得是甚么原因,县前问人,说是一个姓晋的晋爵保了他去。他自内心想,平生并认不得这姓晋的。迷惑一番,不必管他。落得身子洁净,且下乡家去还是看书。到家,老妻接着,喜从天降,两个蠢儿子,日日在镇上打赌,半夜也不归家。只要一个老妪,又痴又聋,在家烧火做饭,听候流派。杨执中次日在镇上各家熟悉处逛逛,邹吉甫因是第二个儿子养了孙子,接在东庄去住,未曾会着。以是娄公子这一番义举,做梦也不得晓得。
划子摇橹行了一夜,凌晨已到新市镇泊岸。两公子取水洗了面,吃了些茶水滴心,叮咛了船家:“好好的看船,在此服侍。”两人走登陆,来到市稍绝顶邹吉甫女儿家。见关着门。拍门问了一问,才晓得老邹佳耦两人都接到东庄去了,女儿留两位老爷吃茶,也未曾坐。两人出了镇市,沿着通衢去,走有四里多路,遇着一个挑柴的樵夫,问他:“这里有个杨执中老爷家住在那边?”樵夫用手指着:“了望着一片红的便是他家屋后,你们打从这条巷子穿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