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的处理了内哄,孙策却没时候庆贺。共同蔡邕加快袁术的丧事过程,在诸将拜祭后入殓,看着袁术被装进棺椁,安排雷薄、陈兰护送袁术踏上返乡之路,那边就开端实施职责,安排宛城的戍守事件。
整军的同时,阎象收回了第一份太守令,行文各县,一是宣布孙策对荆州的统治权,二是警告各县西凉兵将至,让各县做好戍守筹办。周瑜说得很清楚,别看孙策节制了宛城,是名义上的荆州牧,但他的政令根基上很难超出宛县的范围,阎象这么做也是极力而为,至于各县听不听他的,说实话,谁也没数。
紧接着,黄猗带着孙策的拜托上路,赶往南郡、江夏。蔡瑁与他同业,他要赶回襄阳,一是告诉孙辅加强城防,二是扩大蔡家作坊的范围,大战将即,孙策需求更多的军器,仅箭矢就以千万计。
不久,尹端、尹姁赶到了宛城。孙策在宛城设讲武堂,就安排在太守府西的郡学内。那些新汲引的将领急需专业的指导,尹端这个老将恰好阐扬余热。除此以外,孙策还从孺子军里提拔了一些少年作为讲堂的重生,由尹端停止发蒙。学制一年,一年后或分派到各营做中下级军官,或者到各将领身边做侍从。
如此一来,有近三万雄师要重新分派。
孙策拱手见礼。“击退徐荣,我就赶到汝南,为将军扶棺培土。”
袁权却很安然地看着孙策的眼睛。“我们姊妹在汝阳故乡恭候将军的捷报,送先君入土。”
然后孙策又精选了一万人拨给周瑜。无庸置疑,周瑜是此次平叛胜利的第一功臣。孙策毫不怜惜地给他重赏,而最好的夸奖无疑就是给他压更多的担子。周瑜帐下本来有三个校尉,三千多人,有了这一万人,他的气力一下子翻了两番,成为仅次于孙策本人的重将。
其他诸将也各有变动,除了分开的人以外,离下的有一部分人保存原职,但大部分人的兵权都被剥夺了,转为闲职。实在就算孙策保存他们的兵权也没用,与陈瑀一起兵变,与南阳豪强构和,出售部下将士的好处,他们已经落空了将士的信赖,在虎帐里呆着反而不平安,不如做个闲人,避避风头。
表情不好,蔡邕就去找周瑜谈琴论艺。这一老一少很谈得来,引为知音。孙策有一种不好的感受,看这架式,蔡琰怕是抢不成了。蔡邕话里话外的已经有把周瑜当作了半子,底子没筹算给他公允合作的机遇。
当然,小乔过了年才七岁,又远在梁国,孙策也就是发发狠罢了,并不能有甚么实际施动。何况大战期近,他忙得脚打后脑勺,还真没甚么时候去考虑这些事。
接连两天没看到尹姁的影子,孙策有些想她了。趁着有空,来到木书院检察环境。进了后院,孙策就看到屋里灯火透明,几个窈窕的人影映在窗户上,清脆动听的笑声响个不断,除了尹姁、黄月英以外,仿佛另有其别人。
为了激起尹端的主动性,孙策不但给了尹端一个讲武堂祭酒的身份,按二千石的标准发放薪酬,还停止了一个昌大的退学典礼,请蔡邕作《讲武堂记》,书丹刻碑,立于讲武堂前。尹端很高兴,有了蔡邕这篇《讲武堂记》,他就算青史留名了——将来蔡邕著史,这件事必定会载入史册。
两天后,雷薄护着袁术的棺椁启程,袁权、袁衡姊妹同业。孙策到城外送行,依依惜别。袁权搂着袁衡坐在车上。袁衡偷偷地看着孙策,却不敢与孙策的目光对视。
出于对周瑜的激烈妒忌,孙策决定要窜改一下汗青,既然有了蔡琰,小乔你就别想了。
带沉迷惑,孙策敲响了房门。
更让孙策不解的是从映在窗上的剪影来看,这些人都穿得未几,娇好的身材若隐若现,竟似只穿了贴身衣服普通。这大夏季的,她们就不怕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