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中,尤以儒、道、佛三教,及阴阳、墨、名、法显于世人,广为人知。农家也融于千万农夫当中,杳无踪迹;班固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能代表布衣社会之四方民风,虽自成一家,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被视为不入流者,终致弗灭。汉末乱世,纵横、方技、兵家、法家应运崛起,有大兴于世之迹象。杂家虽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从者甚众,然不成派系;新的一家——书法家于北方自成派系。”庞德公道。
刘禅听得津津有味,问道:“庞公,说说你们名家吧。”
“既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公子休要多礼,快快请起。”庞德公大喜过望,扶起了刘禅。心想今后有了刘禅的支撑,名家必然发扬光大,畅旺发财,更加果断了大力支撑刘禅的动机。
刘禅终究晓得两位母亲同属名家弟子,不由喜出望外,从速跪下向庞德公叩首道:“师公在上,徒孙刘禅代表两位母亲拜见白叟家。”
“心中不平的许慈、宋忠、王粲、顾雍愤而出走,别离远赴西川、荆州、江东。后孔融以大师兄之名,公开斥责欺君罔上、残暴嗜杀的师弟曹操。曹操老羞成怒之下,教唆心存不满的路粹告密孔融造反,曹操以朝廷名义正法了孔融。曹操、路粹此举引发了天下儒生和其他名流的分歧声讨,大加鞑伐,宋忠与王粲,许慈、顾雍趁机别离另立荆州儒宗、西川儒宗、江东儒宗,自任掌门。曹操见犯了公愤,不敢立路粹为掌门,便推荀彧继任掌门。”
“汉末儒宗掌门先由大儒郑玄执掌,后传于大儒蔡邕。其除精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成就最深,名誉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之评。收徒孔融、荀彧、许慈、宋忠、王粲、顾雍、阮瑀、路粹、曹操、崔琰、毛玠等。蔡邕归天后,许慈、宋忠、王粲、顾雍、路粹五人争位,争论不下。后诸人以孔融为孔子之第十九世孙,家学渊源,乃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一代名儒,亦擅诗歌,为‘建安七子’之一,加上少有让梨、孝敬之高名,便公推为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