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数十人齐声大喊“请斩王允!”。
袁术朝外问道:“来了多少人?”
“陛下驾到!”
世人让出一条路来,刘协昂但是入,张辽、王越、王允和李逸飞等四人跟着走了出来。
刘协怒极大笑:“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朕非昔日之朕,你等亦非董卓也,朕之安危不劳后将军操心。”
王允手抖了一下,手中三柱香掉落在地,随即又捡了起来,端端方正的拜了三拜,昂然不惧的站了起来。
袁遗怒道:“不如就此诛杀昏君,为叔父报仇?”
袁绍沉声道:“能前来祭奠者,即使一定支撑我等,必不会决意反对。若诸侯尽皆前来,则大事可成也。另有何人将来?”
只是他低估了李儒的智商,他以为李儒不过靠着董卓起来的一个发作户,如何能跟他这个出自四世三公家属的太傅比。他以为尽可掌控李儒于掌股之间,但是他错了。李儒是西凉第一谋士,即便在群星灿烂的三国期间,也是排名靠前的谋士。错了就会输,以是他输得很惨,惨到满门抄斩。
刘协带着一丝讽刺的浅笑看着他,然后才冷冷的说道:“念你等痛失嫡亲,朕临时饶你等犯上之罪,如有下次,立诛无赦!”
两边立着冀州刺史韩馥、济北相鲍信、东郡太守乔瑁、河内郡太守王匡。此四人都是袁氏弟子,以是也是一身素缟在旁守灵。
汗青上的袁隗固然列于大汉三公之列,又惨遭董卓毒手,但是并非甚么忠臣贤能。董卓废立天子的时候,他是没有贰言的,并且还是他亲身将刘辩的玉玺解下来给刘协带上的。
“王越!?”
袁绍不等他喊完,立即低声轻喝“弃剑!”。
袁术哼哼嘲笑道:“王允乃大汉司徒,我叔父也乃大汉太傅,为何无罪问斩?陛下如此包庇王允,恐天下人不平!城外二十里之处另有三十万雄师等待陛下惩办乱臣贼子,若不能斩杀奸臣王允,恐生兵变,请陛下三思!”
袁术望着此人拜别的背影,嘴角露着一丝浅笑:“上党太守张扬也来了,十八路诸侯只差六路了。”
刘协拜完起家。王允近身向前膜拜。
他俄然对王允说道:“司徒大人,速去筹办大祭之事。”
灵堂外三四百人身穿白衣、缠着白布整整齐齐的摆列在大街两边。正中灵堂一个大大的“奠”字,当中立着袁隗的牌位“大汉太傅袁公隗之灵位”,中间是袁基的牌位,然后是其别人的牌位。袁绍、袁术和袁遗,跪在灵堂之侧。
“袁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倘若造反,恐成大祸。”
袁绍愤声大喝道:“王允害我叔父满门,合当问斩。乞请陛下下旨答应我兄弟等割王允之头祭我叔父,以慰我叔父百口三百口在天之灵。”
祭词情真意切,抽泣更是哀思不断,令闻者无不悲伤掩面。
刘协想的倒是袁隗进入了一个死局。袁绍要反董卓,而他是袁绍的叔父,董卓是不会让他活着的。
刘协冷冷一笑,淡淡的说了一声:“平身,给朕让开!”
袁术神采一变拔剑欲喝,却听袁绍一声断喝:“还不跪下给陛下请罪!”
“呜呼次阳,遇祸身亡。朕心有愧,哭断肝肠。江河呆滞,日月无光。卿如有灵,听朕哭诉;卿如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好学,**当世;位列三公,四海名扬。吊君忠烈,朴直不阿;一心奉主,心系汉室。吊君丰度,边幅堂堂;佳配名媛(袁隗之妻马伦是名流马融之女),神采飞扬。吊君弘才,治国安邦;政令严明,吏治有方。想卿当日,英姿英发;哭卿早逝,泪如血浆。哀哉次阳,悲哉次阳。忠义之心,名垂百世;英魂之气,万古流芳。悲卿思卿,哀思欲绝。惜我炎汉,痛失栋梁。四世三公,满门忠烈。逆贼祸害,三百冤魂。朕也无法,为贼所迫。舍命驱贼,卿已不在。呜呼次阳,存亡永诀。冥冥无边,世事茫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呜呼哀哉,伏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