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热的天,用甚温汤。”荀贞迷惑,想道,“今儿是如何了?一个个都欲言又止的。”问她,“我走了多日,舍里统统都还好?”
气候酷热,院中轻侠大多光着膀子,只穿戴牛犊短裤,唯有许仲、“小苏君”苏正两人衣衫俱全,穿戴得甚是严整。荀贞热坏了,一身都是汗,接太小夏递来的蕉扇,呼啦啦猛扇了好几下,略得清冷,有了余暇问许仲、苏正。他笑问道:“你俩也不热?裹得跟个桶棕似的?”
“家长如何说的?”
“是啊,三年歉收,民才气储一年之粮。前年、客岁,这才两个好年景,郡北又横征暴敛,百姓家无余粮。本年若旱,来年的路边恐怕就要有饿殍了。”
抗旱是大事,买粮也是大事。不过,彻夜荀彧想对荀贞说的却不是这些事,荀贞想对荀彧说的也不是这些事。他俩想说的,天然是荀贞此回行县之事。
这时,他才看到唐儿。
苏正年事不大,二十多岁,与荀贞相仿。他一本端庄地答道:“我父母从小就教我,‘正’者,正也。名为正,不敢不衣冠正。”
有关会任之家的记叙出自王符的《潜夫论》。王符卒於163年,则在灵帝朝时,此类会任之家约莫还在持续活泼着。
宣康茫然无知。李博有眼色,长揖到底,笑对荀贞说道:“椽部,鄙人和叔业都饿坏了。君怕热,但请慢行,鄙人和叔业却等不及了,先行一步,回舍里找些饭吃。”道别荀贞、荀彧,拽着宣康登车先走了。他两人位卑,以阴修之高贵,自不会与他俩同席用饭,但也不至於饿着他俩。太守府里还是给他们备的有饭的,他俩也吃了点。这句话仅是借口罢了,不必当真。
“话虽如此,还是谨慎为上。”
220年,曹魏代汉,陈群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实际上,九品中正制的本意一是为了稳定政治局面,二是为了试图窜改汉末以来察举的各种流弊,“盖以论人才之好坏,非为士族之崎岖”。直到魏晋之初,才学还是考选士人的首要标准。只是越生长越贵族化,终究成为了贵族保护本身好处的东西。上品无豪门,下品无士族。世胄蹑高位,漂亮沉下僚。
“阿兄为兄,弟为弟,怎能阿兄送我?阿兄无灯,我先送阿兄吧。”
荀彧笑道:“吾父在信中提到了阿兄的婚事,家里已去陈家纳过采了,也问名占卜过了,得卦大吉。现在只差送聘礼,订婚期了。”他顿了顿,欲言又止。
荀彧有话对荀贞说,荀贞也有话对他说,两人共行。
荀彧有同感,说道:“是啊。志才有弘愿,也有大才,凭他的‘志才’,却不能登郡朝为大吏,不得不平居家中,日夜以博戏为业,用酒来浇块垒。可惜可叹。”
荀贞一笑,想起了荀彧提示他要防备刺客之语,心道:“文若说的也对,谨慎为上。”想叫许仲留下,和程偃一块儿侍从侍卫,想了一想,又放弃了,想道,“西乡别院不成无君卿。”西乡别院的那些轻侠是他至今为止最首要的羽翼虎伥,不交给亲信人掌管没法放心。
荀彧问侍从的打灯小吏要过行灯来,打发他先归去,免得他闻声了说话。等这小吏走后,他看了一眼赶着车跟在荀贞身后的李博和宣康。
唐儿坐在床头,以手支着脸颊,正呆呆地看着他。荀贞特长在她视野前晃了两晃,笑道:“发甚么呆呢?”唐儿回过神来,开口欲言,又闭上了嘴,强笑道:“没有啊!啊,少君是要沐浴么?贱婢烧得有温汤,这就给少君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