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其/他/地/方/都/是/盗/版!请/大/家/支撑/正/版!-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度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律滋彰盗贼多有。故贤人云我有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是以贤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有为而无觉得。下德有为而有觉得。上仁为之而无觉得。上义为之而有觉得。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能够有国。有国之母能够悠长。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50.出世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品德经》全文
48.为学日趋。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於有为。有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满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66.江海之以是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贤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贤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