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经1 > 第13章 东山经(1)

我的书架

【译文】

【译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藟山,山上有玉,山下有金。湖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

【原文】

【译文】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①。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此中多金玉。

【原文】

【译文】

【注释】

①蜃:即大蛤,一种软体植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色彩和斑纹斑斓。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植物,贝壳长卵形,大要黑褐色或黄褐色。

【译文】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鼠,见则其邑大旱。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此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喙如箴①,食之无疫疾。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狗,却长着六只脚,叫作从从,它收回的叫声便是本身称呼的读音。山中有一种禽鸟,长得像浅显的鸡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叫作鼠,在哪个处所呈现那里就会有大水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长得像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此中多水玉。

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此中多堪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①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再向南行五百里水路,颠末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注释】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之山乃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用鱼。

①鳡鱼:也叫作黄钻、竿鱼,体耽误,亚圆筒形,青黄色,吻尖长,口大,眼小,性凶悍,捕食各种鱼类。

【原文】

【译文】

【注释】

【译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河道。

【译文】

【译文】

【译文】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多水玉。

【原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普通的猪类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叫作狪狪,它收回的叫声便是本身称呼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江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原文】

【原文】

【原文】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其下多荆芑①。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②,名犰狳,其鸣自,见则螽③蝗为败。

【译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此中多鹕①,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见则其国多土功。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其鸣自,见则天下大水。

再向西南四百里,是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见则天下大旱。

推荐阅读: 神级强者在都市     妖孽狂医     拈香     神医兽妃:妖王,宠上天!     白夜一     祸害修仙界     重生之盛宠嫡女     师姑,请自重     霸道僵尸俏甜妻     一撩成瘾:晚安,历先生     成昌异女     树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