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我的书架

桂枝加桂汤方:

抵当汤方: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31)太阳病,项背强盩盩(shū)、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倒霉,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成余药,宜抵当丸。

桃核承气汤方:

(116)微数之脉,慎不成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抢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故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而至也,此为小逆。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忌讳,诸汤皆仿此。

(59)大下以后,复发汗,小便倒霉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当,必自愈。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建中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以是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推荐阅读: 皇女之金牌弃妃     开局神级娱乐系统     位面无限重生     老子是一条龙     穿书之女主会咬人     网游之最强至尊剑神     漫步于电影世界     帝问九天     不科学的都市     首席男神心尖宠     冒险者手札     我的朋友变成女生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