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下于人,大事也,煦煦者觉得惠,而尧舜无德色;取天下于人,大嫌也,洁洁者觉得污,而汤武无愧容。唯其义也。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以是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淮南·道应训》)
道胜则名不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孔子云:有虞氏不赏不罚,夏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赏且罚。罚,禁也;赏,使也。(《御览》六百三十三)
夫道,以是使贤无法不肖何也,以是使智无法愚何也,若此,则谓之道胜矣。(《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众之胜寡,必也。(《文选·夏侯常侍诔注》)
日月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为天下衣食,人不能感。(《御览》三以此四句为任子文,感作谢)有勇不以怒,反与怯均也。(二句又见《御览》四百三十七及四百九十九)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二句又见《意林》及《御览》八百四十九)先王之训也。故常欲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可知也;欲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其不能暖可知也。故觉得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贤人之言而究其旨,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按:《墨子》有此文)
苍颉在庖牺之前。(《尚书·序疏》)
河之下龙门,(《寰宇记》四十六河下有水字)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六帖》六作:追之不及。《寰宇记》亦有之字。)(《御览》四十)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古刹,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盖情面每狎于所私故也。
劲而害能则乱也,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注》)
礼从俗,政从上,使从君。国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有长幼之礼,无勇怯之礼;有亲疏之礼,无爱憎之礼也。(《类聚》三十8、《御览》五百二十三)
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为天子而退为匹夫。(《类聚》二十1、《御览》四百二十四)
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文选·吴季重答魏太子笺注》)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觉得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天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有衡量者,不成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成差以是非;有法度者,不成巧以诈伪。(《意林》、《御览》四百二十九)
君臣之间,犹衡量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六合之理也。(《御览》八百三十)
厝钧石,使禹察锱铢之重,则不识也。悬于衡量,则氂发之不成差,则不待禹之智,中人之知,莫不敷以识之矣。(《御览》八百三十,又《意林》节引)
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意林》、《御览》四百九十六)
饮过分者生水,食过分者生贪。(《御览》八百四十九)
故治国无其法例乱,守法而稳定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犯警。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类聚》五十四)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老婆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书》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