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下龙门,(《寰宇记》四十六河下有水字)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六帖》六作:追之不及。《寰宇记》亦有之字。)(《御览》四十)
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意林》、《御览》四百九十六)
昼无事者夜不梦。(《云笈七签》三十二)
故治国无其法例乱,守法而稳定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犯警。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类聚》五十四)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老婆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书》有此文)
弃道术,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识识天下,谁子之识能足焉?(《荀子·王霸篇注》)
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于百步以外,下于水尺,而不能见浅深。非目不明也,其势难睹也。(《文选》《演连珠注》、《阳荆州诔注》,《类聚》十七,《御览》三百六十六)
趋事之有司,贱也。(《文选·谢元晖始出尚书省诗注》)
折券契,属符节,贤不肖用之。(《御览》四百三十)(《抄本书钞》百四云:折券契节,贤不肖日之物,以此得而不记于信也。按:文有脱误,不成读。)
《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旧事也。(《意林》,又《经义考》引此文下云:至于《易》,则吾心阴阳动静之理备焉。未见所出,当考。)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以是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淮南·道应训》)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贤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平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报酬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二生矣。贤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科罚废而无夭遏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令人偶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民得四生矣。(按:《贾谊新书》有此文)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觉得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天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桀纣之有天下也,四海以内皆乱,关龙逢、王子比干不与焉。而谓之皆乱,其乱者众也。尧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以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焉。而谓之皆治,其治者众也。(《是非经·势运篇注》)
鹰,善击也,然日击之,则疲而无全翼矣;骥,善驰也,然日驰之,则蹶而无全蹄矣。
臣下杜口,摆布结舌。(《文选·谢平原内史表注》)
君臣之间,犹衡量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六合之理也。(《御览》八百三十)
法者,以是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驰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成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成阙也。
道胜则名不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符合民气罢了。治水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