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闭眼深思半刻,道:“诸位已得桂榜提名,不过在科举之路上尚且只是一小步。接下来科举会试殿试,才是科举最首要的一环。本官送诸位举人《劝学诗》一首,但愿诸位不要因为得中桂榜,就懒惰读书。”
特别是作为桂榜五经魁之人。
吴怀既然能插手科举,那想来吴怀祖父开罪后,一家虽被放逐,但并未剥夺其获得功名的权力。
余柏林看过吴怀文章,又听其诗句,由文观人,感觉此民气中不但有才华,也有一番气度。且吴怀得中解元以后,他在从县试一起走来的经历也为人所知,其事迹都表白,这是一个持身以正的读书人。
只是普通这类背景,若被考官得知,多数会遭到轻视。哪怕才调横溢,也会考虑一二。上榜都难,更何况夺魁。
曾毓见氛围已经炒起来,便道:“光是我两作诗也太没劲了些。刚你说鹿鸣诗没意义,那你何不定个题目,让诸位举子做一些成心机的诗出来?”
哪怕比不过,好歹也想被两人夸奖几句。
几位经魁吟诗以后,便是举人们自荐吟诗。余柏林和曾毓听了一阵子,仍旧没有听到能入耳的诗词。
所谓“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最大的出人头地了。
余柏林在那几人站起要求重做鹿鸣诗之前,浅笑道:“鹿鸣诗也就这些内容,翻不出花腔,不听也罢,不听也罢。”
半晌以后,解元吴怀还在深思,易经魁郭祝先起家道:“门生先来。”
余柏林也有些惊奇。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曾毓笑道:“虽这么说,好歹是个典礼,作为一省长官,长青也得做首诗鼓励一下诸位学子。”
“弟子铭记。”周腾斌垂首,眼角微红。有本日之功名,有曾毓这一席话,他多年来痛苦,仿佛一扫而空。
刘仪听后,脸上也立即赤色立消。
他们是这一届榜单的俊彦,理应作为榜样。
特别是最早点名的五经魁,更是红透了脸,既感到惭愧,又感到……受辱。
四年前祖母因病归天,不到半年,祖父也忧思成疾跟着去了。家中只留他一人。他一腔诗书,满是祖父传授。
在明知祖父之罪能够对本身出息有极大影响,且在这么多人面前被逼问,吴怀在提起祖父之时,脸上倒是恭敬记念较着大于宽裕之意。可见此子孝心。
吴思迷惑道:“祖父名讳的确如此。”
普通而言,举子插手鹿鸣宴,都不会只筹办一首诗。这些举子也是一样。他们也曾想过要大出风头,求得余柏林和曾毓的赏识,如果能被这两人看中才调,收做弟子,乃至只是指导两句,对他们此后科举之路乃至宦途,都受益匪浅。
曾毓大笑:“长青啊长青,你还是别说甚么幼年不幼年,以你现在的年纪,说甚么幼年,岂不是羞煞世人。”
其他官员纷繁拥戴。以余柏林现在春秋,鄙人座举子中,也算非常年青的了。
郭祝脸上稍显对劲。有此佳作,这鹿鸣宴上彩头,大抵要他来摘得了。
还好这群学子还是有几分墨客意气的,倒没有让人完整绝望。
但上官扣问,吴怀不得不据实答复:“门生……门生客籍闽南。因……因祖父开罪,家人随祖父来此地。”
“你既然来自闽地,传闻闽地多海,与北疆瘠薄是否大有分歧?”余柏林笑着问道。
他父亲刚来此地,便水土不平,归天了。以后他母亲也接踵离世,是祖父祖母拉扯他长大。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随。”
余柏林和曾毓表示的如此较着,在坐举人又不是傻的,哪能看不出来,当即心胸感激道:“请大人出题!”
他们因为露怯,放弃了出风头,只求不出错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