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迩来前朝有很多是非,许是皇上召他来商讨政务?”
沈瑜也道:“那我这边留下的宫女,就劳你留意一二了。”
“这时候还没到大朝会呢。”
点翠咳嗽了两声,灌了些温水,方才又笑道:“好。”
第15章
以是聊着聊着,就又偏到后宫、后宅的那些事情里去了。
现在的宋家,老侯爷年龄已高,有三子二女。宗子十余年前交战西域之时为国捐躯,只留了尚幼年的宋予夺并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宋予璇。宋予夺自小习武,十四参军,这些年大多时候都在边关磨练,三年前率军一举击退西域叛军,了了其父遗志。
又有人道:“慎王如何会在这时候入宫?”
“辰玉?”点翠见她似是发楞,悄悄地敲了敲桌案,“如何了,但是有甚么疑虑?”
“……”
及至到了永安门,早就有马车在那边等着了,沈瑜出示了尚宫局的令牌,出宫上了马车。
沈瑜不急不缓地走着,却不由得想着方才遇着慎王的事。
说来也巧,沈瑜带着女史们路过永巷之时,竟又遇着了那位慎王爷。
而在这此中,独一能称得上“体味”的,就只要宋家。
从太极宫到兴庆宫还是很有段间隔的,她们须得从永巷出内庭到永安门去,乘坐安排好的马车离京太极宫,赶往太后所居的兴庆宫。
沈瑜无声地笑了笑,她没有参与此中,但没有没禁止,只冷静地听着。
沈瑜随即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笑了笑:“没,只是俄然想起些旁的事情,不相干的。”
至于启事……当初她阴差阳错地接了那桩苦差,担惊受怕之余,也是多少有去留意过的。再者,宋予夺但是锦成公主将来的夫婿,清宁宫的宫女们暗里中也会群情一二。
听到这,沈瑜悄无声气地展开了眼,打起精力来听着。
“慎王年纪也不小了,还没有子嗣。”
出了宫,沈瑜也没再拘着她们,毕竟这一起上如果一句话都不准人说,那也太严苛了。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着慎王从她身前颠末时,脚步一顿,目光仿佛在她身上逗留了一刻。
司仪司的女史们常常会卖力一些宫中宴饮的指导,以是对那些品阶高的朝臣家中的女眷还算体味,特别是有阶品在身的命妇们,不然如果办事时认错了人,可就是犯了大错。
两人聊了好久,到最后肯定没甚么旁的题目,点翠长出了一口气:“我现下病还没好全,兴庆宫那边的事情,就有劳你操心了。”
算上早前从掖庭返来时那次,以及先前在御花圃与陈贵妃辩论那次,沈瑜在一个多月的风景,已经遇着这位朱紫三次了。
点翠将信将疑地看着沈瑜,但此事明显不是甚么会商闲事的时候,她也就没多问,持续与沈瑜交代事件。沈瑜当真地一一听了,有迷惑不解的处所当即也挑了出来问。
沈瑜点头道:“是。”
沈瑜对后宫之事还算得上是熟稔,但说到前朝之事,就只算是一知半解了,仅知的那么点事情,还都是听旁人群情之时得知的。
这是沈瑜的弊端。
“那或许是慎王有甚么急事,想要求见陛下?”
沈瑜屈膝施礼,低头垂眼。
直到此时,女史们方才松了口气,她们中也有与沈瑜了解的,小声问了句:“辰玉,方才那是慎王爷吗?”
比落第二日,沈瑜便带了点翠为她挑出的八位女史一同离了尚宫局。
女史们都是懂端方的,就算这永巷中除却她们再无旁人,也未曾开口说话,一片沉寂。
比及他带着侍从远去后,沈瑜方才带着女史们离了永巷,到永安门去。
第三子宋季阳则很有些离经叛道,没像兄长那样入朝为官,而是自顾自地做起了买卖。老侯爷为此大怒,数次怒斥惩罚也未生功效,现现在虽不像当年那般态度果断,但仍旧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