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初创年号,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减弱了诸侯王的权势,今后,诸侯王的权势不再能够对中心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打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乘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心集权获得了大大的加强。[42]
因为中国汗青初期农业生长集合在黄河道域,故西汉人丁密度漫衍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丁约八成,南边人丁不敷两成。人丁数超越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流地带,这五州的人丁总数占天下的55%。都城长安四周人丁密度达每平方千米1000人摆布[159]。人丁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首要人丁漫衍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三足鼎立情势图
昭烈帝刘备
被外戚毒杀的汉质帝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88]窦氏戚族的放肆引发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结合寺人郑众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帝重用郑众、蔡伦等贤宦,[89]故《后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90]汉和帝亲政后,每日夙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91]任内多次下诏施助哀鸿[92]、减免赋税[93]、安设流民[94]、勿违农时[95]、招纳贤士[96],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97]。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98],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99],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100]。永兴元年(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丁达5325万多人。[101]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10-11]
军事上,主动对于汉朝的最大内乱—匈奴。汉武帝期间大幅进步甲士的报酬,在巡查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前后呈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良将领,终究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光复河套并将河西归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前后兼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期间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大的起点。[43]
拜见:戚宦之争、第一次寺人期间、放肆将军
拜见:王莽篡汉、新朝、王莽改制
汉文帝刘恒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族灭邓氏戚族[105]。安帝依靠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寺人的力量,宠任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日趋败北。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106]但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107]
明、章两帝共统治三十一年(57年—88年),秉承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备;屡下诏招安流民,施助鳏寡孤傲和穷户前后凡九次;[80-84]修治汴渠完成,消弭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运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85],号称“明章之治”。[86-87]
东汉舆图(15张)
秦二世元年(前209),秦末农夫叛逆发作。刘邦也在故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插手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兵。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