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群游园赏花的人群中有一名美妇,身着朱色长裙,外披紫色纱罩衫,上搭朱膘色帔子,一双细眼之上为两撇“眉黛”,高大的发髻上饰以盛开的牡丹花一枝。她侧身右边,左手执拂尘,正用拂尘的红缨**卧在地上的一只小狗。而一名美妇则用右手中紧紧捏着一只方才捉来的胡蝶,胡蝶张着触角,正在奋力地挣扎。中间一只白鹤抬步走来,引得一名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美妇转头察看,并透暴露满眼的欢乐。另有一名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衫,右手拈一朵素净的红花,放在面前悄悄地凝神抚玩,她螺髻矗立,头戴花冠,身披轻纱。所挽罗巾上也绣满花朵,并且多为红色,与手中红花构成照应,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给人一种温和温馨的美感。在赏花妇人前面不远,有位形体较小的女子,恭敬地跟在赏花贵妇的身后。她发髻简练,穿着朴实无华,可知是一名侍女。她手执长柄团扇,像要为妇人遣散初夏的微热,又像是筹办去拍采花的胡蝶。另有一名年青的女子,她头戴海棠花,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衫,双手紧拽纱罩,似正从远处走来,细步轻移,袅袅婷婷;她的头饰及穿着极其富丽,超出世人之上,但身形慵倦,并没有筹办参与游戏的意义,神情似有傲视统统之感,想是病体初愈,只是出来散心。
如果你现在旅游大明宫的后宫,只能看到重修后的园林式的景象。在太液池的四周,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别名蓬莱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靠近椭圆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四周另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而当年的太液池位于大明宫北部居中地带,初凿于贞观或龙朔年间。开元前期,玄宗曾命在太液池两岸构筑望月台,台高百尺,与杨贵妃中秋弄月。宪宗李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蒲月又加修浚,并在四周制作回廊400间。池中有蓬莱山,山上有太液亭。文宗李昂曾亲身撰《尚书》君臣事迹,命画工画于亭上,以便观览。太液池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池,中间有渠道相通。据考古实测,西池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东池较小,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东距东宫城墙仅5米多。池岸高出池底3、四米不等。太液池水源引自南来的龙首渠。有暗渠与宫外相通。沿岸回廊与四周宫殿修建都按照地貌特性,着意安插,错落有致。
在离她们不远的一间宽广的阁楼里,一名青衣襦裙,罗衫素绣的贵妇坐在长凳上,膝上横放一张古琴,在拨弦弹奏,且神情专注。她身后站立一名侍女,手捧着托盘中的茶盏,伺奉着茶水。劈面则坐着三位穿着富丽的贵妇,她们曲眉丰颊,雍容自如,在两旁宫女的服侍下,品驰名茶,听着乐曲。另有一名贵妇正在侧首遥视,把重视力凝集在操琴人身上。中间一名仕女,手执茶杯,像在为仆人送茶。